2′51″

视频 | 60位考古人齐聚上海大学 贡献海洋考古的智慧

艺见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3-06-12 10:15

2022年11月25日,载着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奋力轮”抵达黄浦江畔,平稳进入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内,开启文物保护和发掘的新阶段。作为中国水下考古的重要发现,长江口二号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为世界水下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中国经验。回望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国海洋考古也从蹒跚起步到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考古学界的一个重要力量。


(图为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过程)


2023年6月7日,“技术与人文:海洋考古学研究与发展论坛”在上海大学召开。来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全国考古文物机构与高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为助力我国海洋考古学学科建设,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海洋考古的智慧和力量。


海洋考古学作为考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大学考古学科最重视的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上海大学副校长吴明红院士指出,上海大学自2022年成立海洋考古学研究中心以来,积极推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成功申报上海市“海洋考古与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与传播”重点创新团队,建立海洋考古教学科研团队,编译学科教材,初步搭建起海洋考古专业科研与实践平台。吴明红希望通过与社会各界合作,更好地助力我国海洋考古学的学科建设。


(图为南海沉船遗迹中的瓷器)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副主席、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姜波教授指出自上世纪中叶以来,海洋考古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成为国际考古学界的一个现象级事件。海洋考古技术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一个跨行业、多学科合作的前沿交叉领域。近年来上海大学文博考古领域异军突起,特别是在海洋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山东大学特聘教授 姜波)


“水下考古更多要借助的是技术手段,所以我们也在跟高校合作,因为高校属于学术前沿,我们也希望能够把水下考古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水下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键研究馆员指出,水下考古对于海洋历史研究的作用尤大。期待与上海大学深化合作,为实现海洋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 孙键)


“技术与人文:海洋考古学研究与发展论坛”提供了重要而宝贵的契机,将近年来的海洋考古学成果与前沿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紧密结合,促进了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更多维地透视中国古代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向义海表示,希望本次论坛能够成为一场海洋考古领域知识与思想碰撞、文化与科技交流进步的盛会,为我国海洋考古事业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考古中心”)与上海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研究馆员,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教授代表双方签约。围绕水下考古、港口考古、陶瓷考古等议题,持续两天的论坛将有20余场报告依次呈现,对近年来海洋考古的最新进展和重要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分享和交流。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 段勇)


“上海大学目前是上海地区所有高校里唯一一个有考古本科的高校,我们能够培养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全链条的人才,而海洋考古是我们考古学里的重点发展方向,已经列入学校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表示,上海大学高度重视包括海洋考古学在内的考古文保教学科研体系的构建,2022年组建成立上海大学海洋考古学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海洋考古团队将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海洋考古力量。


(记者:唐春源 摄像:徐玮 编辑:王琳琳 邢维)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