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

视频 | “所有制信仰”渐成银行房贷“围城”,怎么破?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4-01-31 11:25

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再次成为政策重点。上周五,金融监管总局和住建部分别召开会议,部署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各地要抓紧研究并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并协调区域内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政策的不同之处在于,明确以“项目”为抓手,而不再是长期以来以“房地产企业”为关注重点。这个变化,到底有何考量?这要联系到过去三年间,以开发贷为主的房企融资领域,出现了一种被业内称为"所有制信仰"的现象,这个“信仰”贯穿了楼市链条的每一环,从拿地到销售再到融资,此次政策的推出是否剑指破局?



工作日的上午,这个中介门店接到了附近一个新房楼盘的带看推广业务。拿好装备,中介王洱平出门踩盘。


售楼处里,销售们的套路,已经悄然转变。现场销售介绍振振有词:“我们是厦门的国企,本身也是世界财富500强排69位的。”以前是先介绍项目,现在是先介绍企业,而介绍的重点,则落在了“国企”两个字上。“一般进售楼处,他都会把开发商的背景给我们介绍一下, 会让我们觉得这个开发商还是蛮有实力的。”王洱平说道。



房企的所有制,之所以会成为销售们的推荐重点,正是因为——客户的偏好。有市民直言:“开发商的话,我会更倾向于一些靠谱的国有企业,就是能够及时交房,质量更好一点,我觉得这样的应该不会烂尾。”中原地产森兰绿城御园店店董王洱平也坦言:“以前大家对民营企业还是国企,并没有太在意,这几年确实是出了一些问题,大家对此还是有一些注意的,客户也会问我们中介‘这个是谁开发的’。”


购房者忙着“避险”,这种偏好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20年。当年,央行挂网了一纸通知,被业内称为“三道红线”,银行不得给超过红线的房企继续融资。根据2021年半年报来看,前50家房企中,只有20家三项标准全部符合,绝大部分都是央国企。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认为:“由于三道红线严格看管了房企的资金链条,民营企业以前的杠杆率还是非常高的,他们也是高杠杆高速发展,所以三道红线对于他们的影响变得非常敏感。”



而对高负债、高杠杆的民营房企,“保交楼”成了几乎唯一的业务重点,拿地成为了渴望而不可求的一件事。继恒大之后,碧桂园、融创、旭辉都曾入不敷出或者债券违约,由此在银行融资端,也迅速形成了一股业内所谓的“所有制信仰”。“我们没有新增融资的,根本就不会有钱拿地啊,现在保交付都要卖资产保交付,我觉得造成所有制信仰的,其实还是因为民营企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确实是没有国央企这么强。”某民营地产企业财务说道。


虽然,三道红线在实施了2年之后,在2022年底已经基本退出市场,但惯性仍在继续。以去年为例,上海土拍市场上,最后落定的,几乎是清一色央国企。国金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杜昊旻对此称:“开发贷的所有制信仰应该还是在2021年三条红线实施之后,民营地产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会放大,很多的民营地产商已经不具备拿地的能力了,可以看到,从22年包括23年,国内拿地的企业还是以国企为主。”




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为了完成对公信贷指标,曾经的“所有制信仰”变成了一座围城。“开发贷还是要做的呀,但问题是,市场上现在剩下的就国企央企在弄了嘛,大家都面临还款压力的呀,特别是股份制银行,以前做了很多开发贷,都还款了,它总要找新项目,央企要的价格太离谱了,基本上都是信用方式,它也不抵押地块。”某国有大行公司部工作人员说道。



如此内卷,倒是的确给上海的开发贷余额增速提供了帮助。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三季度末,上海房地产开发贷余额同比增长9.7%。“国央企已经把自己所谓的一些势力范围给确定下来了,拿地方面,他们都会处在一个积极主导的地位,如果要去打破这样的势力范围,是有一定难度的。”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认为。


有难度,就需要政策自上而下发力。去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要求,要促进金融与房地产的良性循环,“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11月,央行等多部委召集金融机构座谈时,提出三个不低于政策,其中两条,都是旨在打破“所有制信仰”。



上海电视台记者 编辑:由由酱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