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2019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 上海40户家庭入选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玫

2019-05-15 13:48:39

今天是第26个国际家庭日,上午,全国妇联在北京揭晓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沈跃跃主席主持召开会议并为最美家庭代表颁奖。上海共有40户家庭获此殊荣,其中汪学超家庭作为代表赴京现场受奖。

上海入选的最美家庭中,有一家门拼搏见证C919冲上云霄的“航空之家”孟见新家庭,见义勇为的“皮带爷叔”方江家庭,乐善好施的“全国最美五老”李仁杰家庭,身体力行传播传统书画文化的曾宪仁家庭,两地分居达十四年之久、鸿雁传书留下八斤情书的“全国十大真情人物”陈才宣家庭等。每个家庭的“美”各有不同,但都传承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家庭美德。一起来看看这些最美家庭吧!
 
浦东新区:

孟见新家庭

“航空之家”,孟见新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C919事业部副主任兼总装车间副主任。从1980年进入上飞厂以来,他把成千上万的零件组装成一架飞机,一干就是39年。还有女儿和女婿这两位“同事”风雨兼程、相互扶持,秉着航空报国的情怀,坚守着永不放弃、精益求精的的信念,为祖国的大飞机事业挥洒青春、贡献力量。
 
傅余贤家庭

傅余贤作为基层雷锋驿站的站长,带领志愿者365天全年无休地坚持志愿服务,自2010年至今志愿服务时间达5000余小时。老伴和外甥女也都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志愿活动,教育、帮助、挽救未成年青少年健康成长。妻子重病后,傅老每天都要在医院与家里两头奔波,两人还互相鼓励,在个人家庭与社会公益之间继续前行。
 
熊艳家庭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熊艳,2012年与社区内的8个家庭基于在都市楼宇里为孩子“找发小、养发小”的想法,发起成立了金爵创意亲子乐园。经过5年发展,参与家庭已经超过3000户,累积举办各类亲子活动200多场,有QQ群、微信群形成许多固定的品牌活动,成为社区家庭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注册民非后又与团委、妇联等开展合作,参与社区自治。

李克敬家庭

李克敬家庭是超越血缘的母子,李克敬早年收养葛庆,精心抚养成人。事业一帆风顺的葛庆决定去欧洲发展,经过10年的拼搏,他获得了西班牙的永久居留权。然而,当他回国探亲时,父亲老葛却突然离世了,他毅然放弃西班牙居留权回上海悉心照顾、陪伴母亲,回报亲恩。

黄浦区:
 
方江家庭

“皮带爷叔”方江出身在一个离休老干部家庭。工作期间,用交通协管员的外用腰带,极力阻止持刀者行凶,搏斗中,头部、脸部和手部被严重戳伤,右手还留下了后遗症。方江全家四代同堂,都是社区积极分子,是助人为乐的楼组长、也是邻居口中的老娘舅,默默奉献。
 
蔡璐家庭

蔡璐是普通居委干部。蔡璐夫妻长期照顾单亲吸毒母亲生养的无人照料的孩子小静静,甚至放下工作照顾家中生病的老小三人。为了让孩子能够上幼儿园,蔡璐还不辞辛苦地在医院、街道、警署、戒毒所之间来回协调。

徐汇区:
 
江晨丽家庭

江晨丽夫妻结合自身专长,自费创办公益网站“逗浆网”,多年来推出科技助老、爱心帮困、援藏建设等公益服务。江晨丽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参与办理重大专案及多起重大职务犯罪案件。丈夫从事信息技术工作,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工匠等。女儿4岁起就跟着父母做公益。
 
雷振宇家庭

雷振宇是外科医师,主动报名参加医疗援助摩洛哥的任务并担任医疗队队长。临出发前,老丈人肿瘤过世,儿子患上急性白血病,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坚定前往摩洛哥进行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妻子陆静承担工作和照顾重病儿子与老人的艰巨任务,陪伴儿子经历了18次化疗,以坚强的意志筑起家庭爱的港湾。儿子以勇敢和坚强使磨难的家庭充满阳光。

长宁区:
 
李仁杰家庭

“全国最美五老”李仁杰离休后从事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团结五千多位志愿者,对全区的青少年每年进行主题教育,对先进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对弱势青少年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为提高全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出了积极贡献。夫妇二人乐善好施,捐款累计近50万元。
 
龚瑞芳家庭

成立“龚瑞芳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开通个人手机服务外来务工家庭和困难家庭未成年人。成立“妇女微之家”,每周组织妇女在家开展活动,为独居老人送关爱。挖掘10余位妇女志愿者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参与小区垃圾分类、认养绿植等活动。子女为两老开展服务提供后勤和财务保障。
 
陶矩林家庭

“漫画达人”陶矩林是一位有着53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用自己的“独创漫画”在社区建设中扬正气、颂新风,“讲文明,树新风”、“反腐倡廉”、“垃圾分一分·美丽加十分”等作品得到了社区群众喜爱。三个儿子的家庭都是书香艺术之家,全家其乐融融,小儿子长期资助贫困学生。
 
静安区:
 
郭景平家庭

郭景平祖父曾任中国驻美国大使、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父亲曾是街道原侨联联络组顾问,言传身教影响培养了郭景平及后代。郭景平退休前曾任区侨联主席,和父亲利用海外亲属和社会关系,“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为祖国建设服务。退休后甘于清贫,淡泊名利,他婉言谢绝了许多单位的高薪聘请,承担起街道侨联的工作,积极指导、协助居委侨情调查工作。

王瑞昱家庭

王瑞昱自幼爱好画画。从1982年起一边开出租车养家糊口,一边进修学习。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潜心研究传统山水画,几十年来,其书画作品多次被各大报刊杂志刊登及发表,作品获得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书画艺术名家展“银奖”。从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到一名小有名气的画家,“学习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也通过好家风传递给了女儿。

普陀区:

张祖林家庭

张祖林家庭是双警家庭,最怕的是节假日的勤务、平日里的值班撞车,但他们相互支持,全力以赴配合,调班、带孩子,实在没办法了就请父母、邻居、朋友照看孩子,公安工作的艰巨和繁重丝毫没有削弱他们对家庭生活的责任。他们对彼此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在张祖林临危受命奔赴灾区抗震救灾时,在其不顾生命危险处置突发事件时,妻子都把那份担心深埋心底,照顾好家、照顾好父母和女儿是对他最好的支持。两人力争做好自己的角色,做彼此眼中的好伴侣,孩子眼中的好父母。
 
黄宗传家庭

黄宗传家庭是一个汉族与少数民族组合的平凡的家庭。换位思考是家庭和睦一剂良药,是文明维家的基础。在四十多年来的生活中他们相互照顾、相互信任;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黄宗传业余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到社区到居民区进行宣讲,被聘为普陀区基层理论宣讲团团员。妻子全力支持他发挥正能量,做好为民宣讲的公益实事。
 
虹口区:
 
秦艳莉家庭

2017年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事发时,重症监护科医师秦艳莉一家正在九寨沟景区附近旅游。大巴被落石砸中,秦艳莉被抛出车窗外,一家人在经历了生死时刻后,秦艳莉丈夫韩圣彪奋不顾身地冲入大巴,解救困在大巴上的一对母女。在等待救援时,秦艳莉忍着伤痛,仔细检查每一位伤员,减少继发损伤,与医疗队为伤员处理伤口,协助救援队分批转运伤员。
 
曾宪仁家庭

曾宪仁在家里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外公,不离不弃照顾病妻。家中笔墨飘香,书香满屋,他身教言传,女儿事业有成,双胞胎外孙女品学兼优。成立红叶书画院,身体力行传播传统书画文化,传播正能量;以书画反映改革开放成果、家庭传统美德、倡导廉洁家风、宣传垃圾分类。
 
杨浦区:
 
刘悦来家庭

刘悦来身为同济大学景观设计学者积极参加街道和社区睦邻家园建设,创智农园项目被评为杨浦区2017年居民自治十佳项目,中央电视台在两会期间也进行了报道,刘悦来被区政府聘任为首批社区规划师。发动居民在社区一长期荒废绿地开辟 “苔藓花园”,先后有50余名居民参与设计营造维护管理,脏乱差变成生机盎然的共享田园景观,成为社区自治的样板。
 
王晓燕家庭

王晓燕作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参与社区0—3岁婴幼儿的家庭指导。蒋敏伟曾是单位最年轻的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上海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参与了许多重大工程项目的评标活动,女儿曾夺取全国故事大王的桂冠。一家三口走进福利院、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还把爱心传递到汶川灾区。
 
闵行区:
 
方国隆家庭

方国隆家庭是一户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过特殊贡献的家庭,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进步特等奖。退休后的他们,热心社区公益,运用航天知识帮助青少年了解航天、热爱祖国的航天。他们在社区举办航天纪念品展览,吸引附近学校组织前来参观的学生络绎不绝。他们走进学校,为学生们作航天知识专题讲座,通过讲自己的故事来帮助学生们树立“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沈洪炎家庭

沈洪炎夫妇是吴泾镇“心扉家园”的成员,失去独生子女后甘当志愿者,乐做联络员,用一个共产党员真诚和火热的心,想方设法带动与他有同样遭遇的失独家庭摆脱悲痛,走出阴霾。十多年来夫妇两人走遍常住吴泾的几十户失独家庭,向更多的失独家庭送去贴心的关爱和帮助。在他们的带动下,吴泾镇失独家庭形成了互帮互助,相互嘘寒问暖的氛围,更多的失独家庭走出了心里的阴霾,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宝山区:
 
陈忠贤家庭

陈忠贤在部队工作了22年,转业后至法院工作,多次被评为“政法工作先进个人”“办案能手”等。退休后,与妻子一起主动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陈忠贤担任“法律夜门诊”顾问、人民调解员等职务,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热心调解了数以百计的纠纷。爱人黄惠兰一直担任楼组长,对独居老人关心照顾,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在他俩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一家三口也都十分阳光,大家庭生活美满幸福。
 
黄有猛家庭

黄有猛是出租车司机,带领班组多次获得“先进班组”。妻子蒋永琴,回族人,初嫁上海很快融入家庭、融入社区,她尽心尽力照顾患癌多年的公公。公公去世后,她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婆婆一起关爱社区老人,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弘扬正能量,在家庭的熏陶下儿子也成长为一个积极进取的少年。
 
嘉定区:
 
陈才宣家庭

全国十大真情人物陈才宣夫妻俩在部队时两地分居达十四年之久,鸿雁传书,情书八斤,传为佳话。家庭和睦融洽、夫妻互敬互爱,邻里关系和睦。陈才宣曾深入社区、机关、学校、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80岁时仍担任汽车城书画苑理事,为每季度定期组织六十多位老年书画爱好者有计划地开展公益活动,他家的各类学习资料汇编成《家庭档案》二十九卷。
 
赵宪珍家庭

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赵宪珍,其家庭是一个六口之家,一家三代都是党员。赵宪珍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将崇德向善,崇廉尚俭,孝老爱亲,明事知礼,诚实守信作为立家之根本;他们言传身教,敬老孝亲显美德,将公益同心圆辐射的越来越广;他们勤俭持家,绿色环保筑文明,将绿色节约的观念传递给流动党员学堂及身边更多的人群。
 
奉贤区:
 
李伯才家庭

李伯才夫妻相敬如宾、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好评。李伯才在退休前发动相关单位和企业,结对困难学生80余名,十几年来共累计看望慰问老人2000多人次。作为业委会负责人的李伯才,针对偷盗频发,为每家发上一枚“哨子”,小区治安管理大有改善。受其影响,李伯才的儿子、孙女热心公益,多次为孤寡老人、孤儿送温暖。李伯才的妻子被邻里称为“六好”妻子,即对长辈好、对丈夫好、对儿子好、对儿媳好、对社会好、对工作好。
 
刘俞家庭

刘俞致力于推广家乡非物质文化,在他的带领下,一支由年轻人组成的戏剧社已经成为奉贤群众文化的生力军,策划举办“民间戏剧嘉年华”,推进非遗文化奉贤山歌剧的发展。妻子是事业单位的骨干,主动承担照顾孩子和老人的任务,儿子聪明活泼,尊敬爱戴长辈。刘俞的父母亲是与时俱进的“老宝贝”,老年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松江区:
 
顾仲珍家庭

顾仲珍家庭是普通农户,四代同堂,家庭和睦,热心公益。顾仲珍通过创业开办小工厂,小儿子放弃城里工作回到农村经营着100多亩的家庭农场。致富不忘身边人,他们的工厂吸收村里困难村民,传授他们加工技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们关心帮助村中独居老人,负责经营管理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每餐只需支付5元。
 
马金城家庭

马金城全家传承了国家非物质文化。曾任外企工程师的儿媳毅然辞去高薪工作,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湾面花”传承人,自创启发教学法,出版面塑专著,一家人不遗余力地播撒面塑这一民间艺术种子,从幼儿园直至社区学校、老年大学。马金城一家还以松松、文文吉祥物为主题,创作了一组创全专题作品。家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老人们奉献不遗余力,子女们工作兢兢业业,孙辈们学习认真上进,家庭始终呈现着和美氛围。
 
金山区:
 
陈杏生家庭

“红色家风”熏陶着陈杏生家庭,人人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婆媳融洽,儿孙孝顺,四代同堂。陈杏生曾是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退休后,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60多年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陈永辉时刻以岳父为楷模,积极参军入伍并入党。孙子、孙媳心里时刻牵挂着家里的老人,爷爷80岁大寿那年,用一针一线绣了一个大大的“寿”字为其贺寿。曾孙陈孜桀正在初中就读,踏实进取。
 
顾世雄家庭

顾世雄一家五口人,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是学习型家庭。顾世雄原是枫泾中学美术教师,在单位工作时勤奋敬业,为学校培养了大量美术人才,助推枫泾中学艺术教育品牌建设,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退休后仍在枫泾古镇为宣传枫泾文化发挥余热。其妻程琦楠退休后仍积极参加居委会开展的活动。女儿顾佩君和女婿王青工作中认真负责,传承了父母的一贯好家风,相濡以沫、邻里友好。
 
青浦区:
 
陈君芳家庭

陈君芳家庭致力于乡村振兴建设,在林家村老宅开设 “农家书屋”,成为远近闻名的“上海最美农家书屋”。陈君芳喜爱阅读和艺术,努力打造乡村文化品牌。丈夫张瑞杰是一位中医博士,有着多年的海外工作经历,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智囊。他邀请专家医生为村民义诊,得到了大家的尊敬。母亲许凤英古稀之年放下锄头学油画、看画展、自办画展 ,乐在其中。
 
顾树强家庭

顾树强夫妻于1972年担任乡村中学老师,1977年结成伉俪。从事教育三十余年,条件虽然艰苦,但始终热爱教育工作,从小用良好的家风教育女儿,女儿曾参加贫困地区希望工程资助活动。夫妻互敬互爱,热爱公益,发挥余热,开展“老伙伴”助老活动。顾树强还担任《今日练塘》通信工作,热心奔波、采访,表扬凡人中的好事,一年写稿40多篇。
 
崇明区:
 
顾希亮家庭

顾希亮老人30多年来悉心照顾身患尿毒症的妻子,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妻子施静娟患病起,他就承包了家里所有家务和农活。后来妻子需要每天做腹透,为了避免路途奔波和公共空间交叉感染,顾希亮学会了做腹透的技巧,每天准时给妻子做腹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顾希亮从不出远门,每天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顾希亮给妻子贴心的陪伴和照顾,执着坚守。
 
刘亚琴家庭

这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兄弟四个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四个妯娌也相处得非常融洽,亲如姐妹。对于婆婆,四个儿媳更是争着孝敬,悉心照料。刘亚琴今年92岁高寿,享受着安详、幸福的晚年生活。老人总说:“儿子好,媳妇像‘窝头’一样,都对我很好”。
 
市级机关:
 
汪学超家庭

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汪学超、王志斌组成的双民警家庭,爱岗敬业、相濡以沫、科学教子、热心公益,用实际行动默默诠释着“最美家庭”的内涵,不仅做出了出色的工作业绩,更是将家庭打造成爱的港湾。妻子汪学超也曾获得多次嘉奖、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丈夫王志斌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徐晓军家庭

“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先进工作者”徐晓军先后两次援藏,帮助西藏自治区监测站建立了首所生态遥感实验室,担任西藏日喀则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架起沪—藏两地交流的桥梁。岳父是70年代援疆知青在新疆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父母不顾年老体弱,全力支持儿子的事业。“优秀共产党员”的妻子,家庭工作两不误,无怨无悔,倾情奉献。
 
毛昭胜家庭

毛昭胜同志数次放弃回沪开会、回沪体检等机会,一心扑在喀什,力争为援建工作多做一点事。动员亲友6批次到喀什开展助学、帮扶,募集100余万元,直接帮扶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其家庭自掏资金帮扶结对认亲的3户亲戚,先后为3所幼儿园捐献衣被图书。岳父岳母回安徽老家生活,妻子陈红英热情支持并主动承担赡养老人和照顾孩子的全部职责。
 
市教委:
 
王莲峰家庭

王莲峰从教32年,在全国知识产权法和商标法研究领域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专家等。参加上海援疆计划,为喀什大学培养师资、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丈夫沈贵明在全国公司法和破产法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王莲峰夫妇比翼双飞,爱岗敬业,培养了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一大批法学人才。以法学精神筑建和谐家庭,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为小区居民和邻里解答相关法律问题,赢得了邻里的尊重和爱戴。
 
市公安局:
 
姜慧家庭

“街巡神探”姜慧是派出所副所长,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守护者。他的妻子王燕丽是“全国好警嫂”,八小时内,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八小时外,是姜家的“贤内助”。他们互相关爱,将正义为民的家风传染给百姓,将责任担当的警风传承给孩子,将忠孝善良的美德传递给长辈亲友。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玫 编辑:范燕菲)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