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视频 | 视频|童小华:仰目天穹测精度 俯身教苑树栋梁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怡

2017-10-10 08:09

 童小华,同济大学土生土长的“70”后教授,集教书育人、科研领军和学院管理于一身。作为十九大代表,他始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开展科学研究,把科研成果写在中国大地上。



2013年12月14日,我国"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虹湾区域成功软着陆。其背后凝聚了全国众多科研人员的心血,其中包括童小华和他的科研团队。团队所研究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方法,为"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提供了支撑。而这离不开一次次的校验和测试。



在室内实验室完成理论方法的模拟测试,只是第一步,随后还要在位于嘉定的航天激光器地面综合实验场,对悬停于近百米的嫦娥探测器着陆避障激光三维成像系统,进行检校与障碍模拟探测。 



今年年初,童小华领衔完成的"航天重大工程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获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当年沪上所获唯一一等奖。这一科研成果被成功应用于我国测绘卫星、高分卫星等多个航天任务中。面对鲜花和掌声,童小华十分冷静,一如既往地耕耘在实验室和三尺讲台。在他的课表上,一个学期三门课,有两门是开给本科生的,而且全英文授课。



童小华的办公室并不大,除了自己的办公桌,还有一张专为各种讨论准备的大桌子。团队的文献会议、工作会议,每周2次雷打不动。经过高标准的严格培养,学生们也渐渐崭露头角。这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第二负责人谢欢教授,就是他带的第一个硕士和博士生,不仅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而且在去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日前,同济大学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身为学科领军人,童小华表示,无论是教书育人、学院管理,还是科学研究,目的都是为国家教育和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怡 编辑:余寒静)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