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

视频 | 1.2公里山路的牵挂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慧莹 顾克军 邢晓宇

2019-07-16 18:40

安徽祁门和石台两县边界,有一段1.2公里的山路,搁置多年无法修建,成为村民的一块"心病"。一年多来,远在600多公里外的全国人大代表樊芸,始终牵挂着这条山路,一次次的沟通、履职、推进,这条山路终于在搁置多年后完成了修建,为路一端的低岭自然村连通了外面的世界。


皖南山区,祁门和石台两县边界,这是一年来,樊芸第四次来到这儿,不同的是,这次,这段近1.2公里的山路,终于焕然一新。



开车的小伙叶强,是祁门县低岭村人,他所在的这个自然村与祁门县城被山脉阻隔,长期以来村民都得经由石台县境内的王村自然村出行。毗邻的两个村落都是知名的富硒地区,靠着自然的馈赠,村民先后做起了茶业、民宿生意。



但两村之间这条山路落石不断、处处泥坑,不仅让村民出行艰难,更让游客望而怯步,山下的王村日益兴旺,山上的低岭村却因路途难走而鲜有人至,低岭村的村民一直在为修建这条路,不停奔走。


县箬坑乡低岭自然村村民说,这是村和村历史遗留下来的矛盾,跟旅游也有很大关系。好比一碗饭,要从他碗里扒点饭下来,人家肯定也不愿意,路修好了,游客就会往里面跑。


去年4月,全国人大代表樊芸因一次偶然的机缘走进低岭村,这段难走的山路和村民改善生活的朴实心愿,在她心里留下了牵挂。



樊芸说,当时就是一份牵挂、一份责任,也是一种初心。代表是来自人民群众之间,所以代表要为百姓去呼吁,去反映。


之后樊芸又去了两次,向村民了解情况、与当地沟通,收集资料,并将这些调研情况,带上了今年3月的全国人代会,也提出了自己对精准扶贫的思考。


樊芸一年多的奔波与坚持,终于让事情有了转机。安徽省政府牵头,两地市、县、乡以及扶贫、交通、林业等部门参与,分头协调矛盾、申报项目、落实资金,齐心推进,终于将这段1.2公里左右的山路修建完成。低岭村的80户人家,如今有近20户办起了农家乐,大家互相带动,在逐渐热闹和忙碌的生活中,看到了希望。


安徽祁门县箬坑乡低岭自然村村民张亚娟感慨说,修路前后这里发生率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边房间别人订好了,开车走到那,说这路不行,然后就回去了,现在旺季的时候,房间要提前半个月订都订不到。



安徽祁门县箬坑乡低岭自然村村民叶强开心地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今年的收入最少也会在去年收入基础上翻番。这是条连心路、扶贫路,也是致富路,路修好后,进山车辆数增长了50%;而更这条路的修通,也让基层对于扶贫有了更足的信心,让当地干部也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


黄山市祁门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明表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脱贫攻坚也好,扶贫开发也好,应该扶贫就要扶智。他有致富的愿望,也有致富的信心,但是缺乏致富的条件,路的打通,就是创造一定的条件。


一段牵挂终于放下,但樊芸又想到了更深的问题,她在离开前,再次和当地沟通,提出民宿及茶业产业要长远发展,先要做好截污纳管、村域公共环境治理工作,她希望 精准扶贫,能一开始就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樊芸说,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年,怎么打好最后的攻坚战,自己作为代表要参与其中。今后为处理一些疑难问题,包括精准扶贫中,在改革过程中,还有些难啃的"硬骨头" 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探索和实践。


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樊芸,被称为是上海团的"犀利姐",从财政资金监督到呼吁《证券法》修改,从网约车建议到扶贫攻坚调研,她履职的"犀利",或许正源于内心的温情。正因为保留着人民代表的这份初心和责任,她才会对百姓事始终牵挂和敏感,才会对各个领域展开调研和思考,才会让履职成为一种习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慧莹 顾克军 邢晓宇 实习编辑:杨宇昕)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