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子午编辑室】被困机场三天两夜 ,中国游客又“躺枪”,这局怎么破?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瑶 赵菲菲 郝苗苗

2016-12-28 02:34

   

【视频】网友“殷晴圆缺”:被困机场三天两夜 连食物都买不到


据@殷晴圆缺讲述,22日,也就是被困机场的第一个夜晚,新千岁机场没有为滞留乘客提供酒店住宿,但开放了候机楼的部分区域,提供了毛毯和睡袋,同时还有便利店供大家购物,当时机场秩序还算正常。


第二天(23日)依然大雪纷飞,继续滞留。@殷晴圆缺的航班本来在这天已办理了登机,无奈飞机无法起飞,只得再次入境回到候机楼。同一个航班的小孩因为受寒发高烧,无法入境,也是引发了一些矛盾。大家虽有颇多怨言,但也都接受了现实。


第三天(24日)清晨,天气终于放晴,有不少国外的航班纷纷通知登机,但很多中国乘客发现,迟迟没有轮到自己航班的消息。根据天气预报的显示,从25日开始又将进入大雪纷飞的天气,这意味着,如若当天不能离开,那就无法预见能离开的日子了。另外,便利店中的食物已被买空,无法补货,很多游客的手机没电、所带现金也所剩不多,于是很多人陷入了焦躁的情绪。


幸运的是,@殷晴圆缺在24日晚间6点半办理了登机,两个钟头以后,日本媒体报道的中国游客“骚乱”事件发生了。对于这起“冲突”,@殷晴圆缺表示情有可原:“哪有人无缘无故地就爆发骚乱了呢?”


TBS报道中国游客在新千岁机场抗议行为


这两天,与@殷晴圆缺有相同经历的网友,通过社交媒体,讲述了与日媒报道迥异的机场遭遇。多数网友表示,被困机场三天两夜使得中国游客的负面情绪急剧积聚,而点燃冲突事件的导火索,则是很多游客所称的:因为受到了区别对待。不少人表示,机场只安排日本、韩国飞机起飞,剩下的大多都是中国和中国香港的航班。事实上,香港演员李嘉欣和家人当时也滞留在机场,她也发微博抗议。


香港演员李嘉欣与家人滞留日本机场


27日,在日本的看看新闻knews记者宋看看说,在24日对机场抗议事件中,没有造成人员受伤,但两人因身体不适被送往了医院。日本警察拘留了一名中国游客,由于无人员受伤,这名中国人被当场释放。25日,中国驻札幌总领事馆的工作人员携带物资赶赴机场,对游客进行安抚和救助,并且协调多架次航班前往当地机场,滞留同胞在当天全部顺利回国。


宋看看:日媒将事件引导至中国游客不理性方向


这次新千岁机场事件,无法不令人联想起今年年初发生在韩国济州机场的类似事件,同样是中国游客大闹机场,也同样随即剧情反转。今年1月23号,韩国旅游胜地济州岛遭遇32年来最严重的寒潮和暴风雪袭击,济州机场临时关闭3天,造成近8.7万名旅客滞留。韩国媒体25号报道,大批不满航班取消的中国乘客,包围了航空公司的柜台,有一名中国男子当场扔椅子,引发骚乱。对此,新华社记者致电韩国济州当地政府相关人士,得到的信息是:韩媒的报道夸大其词,与事实不符。韩方表示,确实也有中国游客滞留期间抗议长时间等候者的待遇不如后来的人,也有游客拿了一把椅子坐在行李传送带上,但绝非"扔椅子引发骚乱"。


韩媒歪曲中国游客闹机场事件


相较这两起非常相似的事件,其实都是因为极端天气导致的机场大面积延误而惹出来的祸。长时间置身异乡机场积累了大量负面情绪,中国游客在向机场表达诉求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信息不畅,难免产生误会。然而,一些媒体却将事件引导成中国游客的不理性,忽略了机场本身应急不力,服务不周的问题,确实难称公道。


那么,问题来了,越来越多的国人出境旅游,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该由谁来负责?应该怎么处理乘客长时间滞留的问题?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二十六条, 旅客、行李或者货物在航空运输中因延误造成的损失,承运人应当承担责任;但是,承运人证明本人或者其受雇人、代理人为了避免损失的发生,已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或者不可能采取此种措施的,不承担责任。


综合考虑可以这样看,机场在遇到因不可抗拒的天气原因造成的大规模旅客滞留现象,在法律上来讲,机场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但是,为旅客提供合理的食宿安排,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及时安排离境,是机场方面应尽的职责。在这样的时候,其实旅客可以通过旅游领队来跟机场方面交涉。事实上,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的61年来的最强降雨,首都机场的航班全天取消航班超过500架次,滞留旅客一度高达8万人。机场进行了统一处置,重点对已登机的航班进行统计、排序、优先放行,并实现信息共享。当晚机场员工都工作一整夜,旅客退改签柜台全部开放,并增开了许多退改签柜台,旅客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进行操作。针对部分旅客在机场航站楼内过夜等待凌晨起飞,机场为他们提供了饮用水和毛毯,并保证机场所有商业和餐饮店铺24小时开放,以保证旅客得到必需的服务。


旅客长时间滞留机场


应该说,这些年中国游客屡屡被曝出大闹机场之类的新闻,在反思自身素质的同时,或许应该思考的是,当国人跨出国门,面对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学习下,在遭遇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如何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争取自身的利益,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表达诉求,那样,既可以避免损失,也不至为他人留下话柄。


(编辑:王力维)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