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奥巴马卸任之后 “亚太再平衡”还会继续吗?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10-01 11:37


国庆前夕,三宗国际外交事件牵动南海局势走向: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出访日本,就南海问题,又说了一通有损中国利益、有损中新关系、亦与新加坡国家不相称的话,但讲话的语气已有所“软化”。在此之前,《环球时报》发表记者综述及社论,对新加坡在世界不结盟运动年会上,对南海问题说三道四的“表演秀”,作了不客气的批评,遭来新加坡驻华大使致信反驳。分析《环球时报》胡锡进总编给新加坡驻华大使回信所披(揭)露的更多“旁敲侧击”之信息,《环球时报》的记者综述和社论,对李显龙政府所作有理有节之批评与忠告,并非仅仅是《环球时报》率性而为的“一家之言”。看清这一点,对体察中新关系的“微妙互动”及未来趋势十分关键。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9月28日-29日访问了越南。双方会谈时都刻意回避了南海仲裁结果,双方各自发表的新闻通稿基调基本一致,都重申要保持和促进区域和平、安全与稳定,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因为临时仲裁庭的仲裁结果没有强制执行力,所以菲方与中国举行双边对话是必要的----杜特尔特以如此口吻,向越南国家主席解释菲对华政策的务实转向。

经中国外交部新任发言人耿爽确认,杜特尔特初定于本月20日访华。在中方已牢牢实际掌控的黄岩岛方向,中菲双方都向对方表示了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克制”,以避免杜特尔特的访华行程受到域外因素“骚扰”,尤其要避免出现“节外生枝”。

这三宗国际外交事件,都是南海局势阶段性降温态势进一步明朗的最新例证。笔者估计,在奥巴马明年元月离开白宫之前,美国已无意愿亦无力再次挑起新一波南海事端。美国也许心有不甘,但缺乏了菲律宾和越南的前台配合,美国的单面锣说啥都敲不响。至于的新加坡,毕竟不是南海主权声索国,想取代菲越唱主角,新加坡并不合适,若霸王硬上弓,那就成了蚍蜉撼树不自量。

有鉴于此,也有国内舆论提出了另一种更乐观的预测,认定美国力推六年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因换总统而“人走政息”。作此预测的一个基本逻辑推理是,“亚太再平衡”战略虽推进六年,但效果实在乏善可陈……

笔者以为这一预测明显与事实相左。我们理当同时看到并客观正视和评估四个基本事实:


第一,“亚太再平衡”确与一定的“东南亚需求”相吻合。经济上依赖中国,安全上拉美国“平衡中国”----担心中国成为“亚洲老大”,是大多数亚太国家的共同心理。正因为如是,“亚太再平衡”是具有相应的地缘政治基础的。

与此同时,“亚太再平衡”亦给中国与东盟关系,中澳、中新甚至另一个中新(西兰)关系,都带来不少新变量与麻烦,它消耗中国的外交资源和领导层的工作精力,亦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深度经贸合作尤其是“产能合作”,提升了东南亚国家在与中国“互联互通”时的要价。而且,大体测算一下中美为此所作付出,应该说,美国的付出很可能要小于中国的付出,抑或说双方打了个平手。

第二,美国试图通过“亚太再平衡”,遏制至少是围堵中国崛起的战略目标没能实现。这六年,中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继续快速提升,国内凝聚力创下改革开放38年之新高(这是美国最忌惮又最无奈的),其中最能说明此结论成立的四宗典型大事件是:“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程度远远好于预期;亚投行成功创办,检验了中国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国内党风廉政建设开创出一个新局面;东海、南海维权,初步扭转了之前数十年“被动防御”的尴尬局面。

第三,习奥伯格庄园会晤时,习主席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美国不置可否。等到习奥瀛台会晤时,尽管很勉强,但美国终于接受了这一构想。就事论事看,奥巴马是自卡特总统之后,历任美国总统中对中国说硬话使蛮力最少的一任总统——然而,这都只是表象罢了。事实是,在奥巴马的八年总统任期,美国对华所作的系统性围堵,以及由此对中国和平崛起带来的干扰,是中美1979年建交以来最甚的八年,其主要干扰手段就是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

第四,“亚太再平衡”有三把大刷子,分别是六成美军军力“压”向亚太,另起炉灶拼凑TPP排斥中国,“巧实力外交”离间中国与亚太国家关系。六年后回头看,六成美军“压”过来非但没“压住中国”,中国则反倒“越压越硬”。TPP半死不活、前景难料。“巧实力外交”附和者寡。

总体看,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的牌基本上已出尽。未来不管是特朗普还是希拉里,“亚太再平衡”的实际效果也不过如此了。如果特朗普上台,“亚太再平衡”必然会有所再调整,但调整余地并不大。如果是希拉里接班,“亚太再平衡”有可能再加码,但实际效果与投入会更不成比例。因为中国之和平崛起,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眷顾,其历史的必然性势不可挡。

最后,笔者提醒各位看官注意,评估和预测美国对华政策现状与走向,与美国总统是强硬还是温和,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而必须从美国的霸权(全球)战略着眼,从美国综合国力逐渐式微着手。

(特约撰稿人:鲁宁 编辑:胡琰琦)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