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子午观潮】“三问”特朗普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丹 舒克诣煊

2017-01-23 23:39

【视频】苏晓晖:美国内政外交或将持续半年至一年动荡期


一问:特朗普首批会晤名单为何没有安倍?


特朗普就职当天,白宫网站公布了新政府六大目标,内容涵盖改革能源计划、调整外交政策、重振就业与增长、提升军事力量、强化法律秩序、重新谈判贸易协定等方面。不过,在这些充满原则性的模糊字眼背后,似乎外界也并未能澄清笼罩在特朗普身上的迷雾。尤其是外交方面,尽管特朗普在当选后会见的第一个外国领导人就是安倍晋三,不过,根据白宫方面公布的消息,就职后特朗普却放了安倍的“鸽子”,不仅让充满期待的安倍大失所望,政治分析家们对此也是一头雾水。



此前,安倍一直努力寻求特朗普上任后尽早举行日美首脑会晤,去年11月过境美国时就专程前往特朗普大厦面见特朗普。特朗普20日宣誓就职,安倍21号就打电话表示祝贺,同时表达了"尽快"见面的愿望,强调日美应结成更紧密的同盟关系。日本媒体披露,日方起初试图促成安倍本月27日访美,但是没有成功,继而把目标定在2月上旬。


不过,特朗普方面似乎并不着急与这一美国在亚洲最大盟友举行首脑会晤,而是把首次首脑会晤的"名额"给了跨大西洋铁杆盟友英国。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定于27日访美,正是日本最初设想的日美首脑会晤日期。


此外,特朗普预定会晤的其他外国领导人还包括墨西哥总统恩里克·培尼亚·涅托、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墨西哥和加拿大是美国的邻居,以色列则是美国在中东的长期盟友。



一方面日本方面百般讨好,另一方面安倍却不在特朗普的首批会晤名单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认为,这体现出日美在看待彼此态度上存在巨大落差。安倍希望借美国扩大日本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同时保住《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个"朋友圈",因此亟需与特朗普促成会面。而对特朗普而言,当务之急是要履行他竞选时的一系列承诺,尤其是在经贸领域为美国争取更多利益,从他的首批外交对象来看,也是更多地在为经贸领域服务。


二问:特朗普为何对奥巴马政治遗产"全盘否决"?


就职首日,特朗普就宣布叫停奥巴马引以为傲的医改法,此外,特朗普政府还经由其他途径表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气候行动计划"的打算,这被誉为是特朗普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而把把都烧在了奥巴马的政治遗产上。


在苏晓晖看来,"否定别人的遗产以显示自己的伟大"是美国政坛常见现象,不过这一点在特朗普身上则表现得更为极端。个中原因,或许是特朗普知道,正是由于美国民众求新求变,希望能有一位"反建制派"的总统来领导美国走向更好的未来,才促成了他赢得选举,因此他需要通过批判前任的做法来回馈民意。此外,在特朗普看来,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的触手伸得过长,消耗了美国的精力,这在作为商人的他眼中是非常不划算的买卖,因此他迫切需要将政策收缩来满足国内民众,这也是他取悦民众的重要方式。



的确,美国的分裂帮助特朗普赢得了选举,而他的竞选方式又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分裂。在他就职当天,许多人参加抗议活动,其核心口号与大选结果刚出炉时一样:"特朗普不是我的总统"。按照以往经验,上任前后往往是新总统民意支持率最高的时候,但多家民调机构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特朗普的不支持率显著高于支持率。这意味着与前任们相比,特朗普面临一项额外任务:稳固执政地位。



苏晓晖认为,尽管特朗普新政有不少"博眼球"色彩,但是从国内看,他的执政要受到建制派、共和党内部团队以及民主党的多重制约;从国际上看,特朗普并未充分意识到美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和国际责任这些词汇的真正含义,这也是他一个必须学习的过程。因此预计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内政外交仍将持续半年或一年的动荡期。


三问:中美关系将如何走向?


伴随着特朗普的上台,国内抗议反对声不断,而国际上各种危机也有爆发的隐患。美国学者迈克尔·克莱尔近期在香港《亚洲时报》撰文称,朝鲜、南海、波罗的海地区和中东已经成为爆发突发危机和军事冲突的高风险地域,新上台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触发这些热点地区引发的重大安全危机甚至是核危机。四大冲突点中有一半都跟中国有关,加上此前,特朗普竞选中大肆宣扬对中国进行贸易报复,使得很多人以为特朗普时代的中美关系将会充满变数。



苏晓晖表示,特朗普的亚太政策尚未成形,但无论是朝鲜还是南海方向的动作都应该充分考虑到中国因素。只有美国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的合作者而不是威胁者,中美关系才能够更加稳步推进,一些热点问题也才能平稳解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朗普对中国还存在"一知半解"的误区,包括他拿"一中原则"来与中国谈条件,就能看出特朗普对中美关系的认识,尚处于战术层面的交往,还没有达到战略角度的合作关系。总体而言,特朗普时代的中美关系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这个机遇主要是中国自身的发展,在国际合作中主动进行议程设置。

(编辑:王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