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上海将全面落实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 5月科技节邀请市民走进更多大国重器

时讯

上海发布

2023-04-19 16:27

2023上海民生访谈


小布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上海分社等联合主办的2023上海民生访谈今天迎来第八期,嘉宾是市科委主任骆大进,他介绍了上海将全面启动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出台18项改革举措为科技创新放权松绑,5月举办上海科技节,邀请市民朋友走近更多国之重器、开启“云上科普馆”……详见↓


上海将全面启动上海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


“大零号湾”是上海当前推进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一张响亮名片。“大零号湾”既有创新的功能,也有产业的功能,还有城市的功能,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上海创新创业生态的代名词,依托交大、华师大这些核心区,把科技、教育、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其中,人才是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核心要素。


开展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是中央交给上海的一项改革试点任务,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中的重头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次改革试点工作,已将该项工作纳入了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和上海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实施意见中。目前,上海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方案已报科技部审批。待科技部批复同意后,我们将全面启动改革试点工作,以期在改革过程中边试点、边总结、边提升,探索形成能够有效激发科技人才活力,可复制、可推广的地区经验。


科技人才评价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重点是要回答好这四个问题。上海的改革试点将从抓住“两个关键”、落实“两个层面”入手。


“两个关键”就是科技人才评价“评的好不好”和“评价结果用的好不好”。在“评的好不好”方面,既要制订完善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的评价指标,也要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更关键的是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在“用的好不好”方面,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既要推动科技人才评价与科研项目评审、机构评估的联动,又要把人才评价的结果切实落实到岗位聘用、职称评定、薪酬分配、奖项评审等与科研人员发展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中。


这项改革试点任务能不能有效落实,将从“整体政策”和“用人单位”两个层面来加快推动。在整体政策层面,围绕科技人才评价的各环节,发挥多方改革的叠加优势,推动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与我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等政策协同,进行系统设计;在用人单位层面,选择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等六家具有较好人才评价基础的各行业领域科研单位开展改革试点。


此外,还将根据科研活动类型,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改革。着重解决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一刀切”问题,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从事基础研究、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从事社会公益研究等不同科研活动类型的科技人才,明确具体的评价指标导向,提出不同的评价方式、周期、渠道等。


出台《关于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18项改革举措为科技创新放权松绑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那改革到底改什么?上海已出台《关于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从文件名可以看出,就是为了进一步给科研单位,包括高校院所、企业,以及广大科研人员放权松绑,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松绑”大胆干,让广大创新主体“加油”向前冲。


此次出台的《若干意见》,主要聚焦的是高校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人才等广大创新主体感受比较深、“绳子”绑得比较紧、“裉节问题”比较严重的重点环节,通过18条工作举措,进一步“解绑”“松绑”,改“独角戏”为“大合唱”,更加注重推动全链条的贯通,把基础研究阶段、应用研究阶段和创新加速产业化阶段作为有机整体贯通起来,更加科学高效地提供创新资源的支持和配套服务,建立健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加快推动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


比如,《若干意见》中关于“扩大高校院所科研活动自主权”这一项,就将以“综合授权+负面清单”方式,在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综合授权的改革试点,在编制使用、岗位设置、工资总额、职称评定、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赋予更大自主权。


关于“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这一项。比如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他们可能有很多很好的创新想法,甚至有一些颠覆性的技术,但往往面临轻资产、融资难问题。在这项政策里,我们既是松绑,也要为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提出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规模,优化项目的评审方式,努力扩大政策的覆盖面。


而关于“优化完善科研管理”这项,包括开展“基础研究特区”建设。目前,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上海分院3家首批基础研究特区试点单位已启动第一批项目,后续,试点范围还将继续扩大到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更多单位。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放权松绑的举措,进一步让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人才等广大创新主体能够更加自主地围绕创新目标,安排创新活动、提高创新效率。


5月将继续举办上海科技节,邀请市民朋友走近更多国之重器


今年5月将继续举办上海科技节。今年的科技节会邀请更多市民朋友走到我们的国之重器旁边,让一些大家觉得高冷晦涩的前沿研究、基础研究,生动起来、有趣起来。


在科普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比如,高新技术企业波克城市,前段时间发布了游戏化的线上航天科普展《星火之旅》,一推出很快注册用户就超过6万人,目前还在稳步增长。通过科普游戏带来沉浸式的体验,可以让公众更加主动地去获取科学知识。另外像科普旅游路线,去年上海科技节期间,科委跟文旅局两部门合作发布了10条上海市首批科普旅游线路,每条路线聚焦一个主题,如汽车动感之旅的路线重点推进汽车科普,科教传奇之旅路线把钱学森图书馆、徐光启纪念馆、黄道婆纪念馆串联起来,让公众一边旅游一边科普。


还有近几年大家比较关注的在临港的上海天文馆,十分热门。根据上海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普及的需求,这几年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推出数字化传播,开启了“云上科普馆”,让广大市民朋友足不出户在家就能“云”逛科普场馆。目前已经建设完成了东滩湿地公园、航宇科普馆、电影科普馆等13家云上科普馆,大家只要通过随申办APP、一网通办门户、上海科技官微、上海科普网站、支付宝,就可以方便地进入。我们下一步还会推出更多的云上科普馆,把元宇宙等一些技术更好地应用结合起来,将科普场馆搬到网上云端,科技节的活动也会搬到线上。

热点评论 参与讨论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

2023-04-19 17:21:38

我的贡献和我犯的错能持平吗?我一个保我们一家人。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