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视频 | 欧盟今天这个举动,给特朗普上了一课!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董亚欢

2018-09-04 20:58

近年来频遭多路“围剿”的国内光伏产业,终于在这个九月迎来了重大利好。


北京时间4日凌晨,欧盟正式取消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至此,欧盟对于我国光伏企业长达5年的“双反”关税征收正式结束。


欧洲光伏市场的“大门”为何终于再次向中国企业敞开?又向全世界传递了怎样的积极信号?为此,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来听听他对此事件的解读。


放弃“双反”,是欧洲光伏发展的需要


公开数据显示,欧洲曾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也曾是中国光伏最为重要的出口市场,中国向欧洲出口的光伏产品数量曾高达市场份额的80%。


2013年,由于欧洲当地制造商抱怨中国产品价格低导致他们被迫停产,欧盟首次对中国光伏生产商采取了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自那年起,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被征收最高达64.9%的高额关税。而在这之后,每每到期的“双反”政策都会遭遇欧盟“反水”发难,不断遭遇延期……


贸易壁垒给中欧双方带来的都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张燕生介绍说,2013年以来,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整体呈现下跌趋势。尤其是对欧洲,呈现“断崖式”下跌。


有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140亿美元,同比降低10.3%。而1~8月份,出口额同比微降0.53%。从9月份开始,出口额连续同比下跌。


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正式加收“过路费”,也同样给欧洲光伏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当时甚至一度遭到欧洲本地企业的谴责。


根据欧洲独立经济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如果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20%的惩罚性关税,将导致欧盟在此后3年内失去17.55万个就业岗位,损失184亿欧元的光伏产业增加值;如果惩罚性关税达到60%,3年内将失去24.2万个就业岗位,以及272亿欧元的光伏产业增加值。



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产业“将压力变动力”的快速发展,也让欧盟颇感压力。


中国的光伏产业,无论是材料还是产能,确实都比欧盟便宜,从一定的程度上和欧盟的产业形成了竞争。在经历低谷期后,我国光伏企业开始加速产业整合,拓展其他地区的新能源市场。虽然对美、欧市场出口额呈现下降,但相对应的,对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出口额激增。今年1-5月,中国电池片和组件出口总额55.13亿美元,同比增长21.2%。出口市场集中度继续降低,市场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


“可以说,这几年中国的光伏企业趟出了一条新路。五年前世界光伏产业排名,欧盟第一、中国第五;五年后倒过来了,中国重振旗鼓,现已跃居全球第一。”


张燕生表示,正是因为如今这样一个微妙的局面,让欧盟不得不放弃“双反”。欧盟一方面需要平衡本土制造商的利益,另一方面,中欧光伏产业形成一个互补性的合作格局,不仅有利于欧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光伏产业提高自身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能力。将真正实现双方产业的互利共赢。



取消“双反”,给和平解决贸易摩擦带来示范作用


正所谓“树大招风”。中国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引来了其他国家“嫉恨”的眼光。


自2013年欧盟对中国光伏展开了“封杀围堵”后,今年7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的一份关于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10%的进口关税清单中,太阳能光伏产品赫然在列。


而此后,作为新兴市场代表,印度也开始盲目跟风,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和模块征收25%的“防卫性保护关税”,为期一年,以抵抗其认为的对印度本国太阳能设备行业构成的威胁。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评论,“中国光伏最难的时候恐怕就在眼前了。”


不过就在这关键的时期,欧盟却选择悬崖勒马,抓准时机“重新拉拢”中国,这无疑为全球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提供了一个绝佳范例。



“双反”终止,欧盟市场必将对价廉物美的中国光伏产品产生更大的需求;同时,欧盟对光伏的支持态度,以及消除贸易壁垒的做法,也将在全球范围产生示范效应。


张燕生表示,“虽然中国和欧盟过去打过贸易战,但最后的结果还是走向了合作,走向了优势互补、合作互动、互利共赢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次欧盟对华取消‘双反’的重要意义,不仅是引起对于光伏产业的反思,更是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向市场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贸易摩擦可以用合作沟通和对话的方式解决,而不是用贸易战的方式解决。”


这边中欧握手言欢,那边特朗普可没消停。此前,彭博新闻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称,特朗普最快将于下周对高达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知道铁了心要打贸易战的特朗普,能否从今天的欧盟身上学到点什么?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董亚欢 实习生 肖馨怡)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