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视频 | 《掌上观文》第36期:字源演变之“龙”的传奇

掌上观文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9-06-02 15:05

上次课我们讲解了十二时辰中的巳字,了解了巳的各种含义,也知道巳与蛇相匹配的关系。本节课,让我们跟随昂立少儿语文教研院副主任苌鸿老师,一起走进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龙。


主讲人:昂立少儿语文教研院副主任苌鸿老师



龙的形象

 

      龙,是一种虚构出来的形象,它并不真实存在。那么究竟长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古人眼中,龙究竟应该长什么样子。

 

      龙有九似,也就是说,龙身上集合了多种动物特点。现在大部分人认可的说法,是这九种动物。

      角似鹿,是说龙角如同鹿角一样锐利。

      头似牛,是说龙头应该像牛一样强壮。

      眼似虾,龙眼应该如同虾一样向外突出,炯炯有神。

      还有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等特征。可以看出,龙的形象,绝不是单一动物就能比拟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



 

那么什么是图腾呢?


      在远古时期,人们的生存环境非常严酷,除了缺衣少食,干旱与洪水肆虐,甚至还有毒蛇猛兽伺机而动,原始人民苦不堪言。如果遇到狂风暴雨,雷电轰鸣这样令人害怕的自然现象,原始人民因为不明白原理,更会感到恐惧不安,仿佛是由无形的力量左右一切。

于是,他们把某种动物或植物等当做自己的祖先或保护神,崇拜这种自然力量,相信他们会保护自己,因此,各个部族才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图腾。

龙,就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图腾。



      在众多动物中,为何我们中华民族会选择龙作为图腾呢?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说法。传说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团结中华大地上的各个部落,又从各部落的图腾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

      你看这条龙,他有着各种动物的特点,象征着各个部族团结一心,也意味着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体现了远古人民的无穷智慧。



      在东方,我们把龙视为传统文化的缩影,是我们文化的图腾,它是无上的神明。而在西方,龙只能算作一种力量强大的生物,是一种野兽,它们亦正亦邪,与神明相差甚远。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龙”的字形演变。



      一定有读者感到好奇,最左边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它就是龙的甲骨文写法,仔细看看,是不是很像大口长身的样子?左边靠上的部分就是龙头,而右边靠下的部分则是身体。这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后来,甲骨文演变为了金文,金文中,龙头与龙身更加明显。到了小篆时,左半部分就变成了龙头与龙口,而右半部分则是龙身翻腾的样子,形象更加鲜明。

      龙字进一步发展为隶书,后来又逐渐变成了楷书繁体龙字的写法。这就是龙字的起源与演变。

 


 


  

      其实,在神话故事和各种古代传奇中可以看到,龙也分许多种类。

 


      比如青龙,它是四象之一,代表东方的神。淮南子中记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青龙,就代表着东方,白虎则代表西方,朱雀代表南方,玄武代表北方。

      除了方位,四灵还是代表季节的中天之星,青龙又叫苍龙,代表了春天的生机;朱雀,寓意夏天的炎热;白虎,代表了秋天的落寞;而玄武,则意味着万物冬眠的冬天。他们都是传说中保护天地秩序和谐的星神,古代人民认为他们有消灾祈福的作用,所以才把他们并称为四灵,他们身上寄托了古人美好的愿望。



      还有蛟龙,也是一类有代表性的龙。传说,它能兴云作雾,呼风唤雨,遇到雨就会腾跃飞天,一直飞到九霄云外,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但要注意哦,蛟和蛟龙可是不一样的。述异记里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也就是说,虺这种水蛇,五百年后才能化为蛟,而蛟要经历千年变化才能变成龙,龙也会慢慢成长,五百年才会长出角,千年才能化为应龙。



      那么应龙是什么呢?其实应龙又叫黄龙,可以说它是龙的最终形态,他能布云行雨,掌管河流大川。传说它本居于天上世界,曾下凡作为黄帝大将斩杀蚩尤、夸父,山海经中有所记载。不过,由于应龙参与战争时,消耗能量过大,再也无力振翅飞回天庭,就悄然来到南方蛰居在山泽里,这也是古人对南方阴雨多的一种解释。后来,大禹时代,洪水滔天,生灵涂炭。大禹肩负起拯救苍生的重任,应龙前来帮忙,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应龙又一次成了功臣。

      其实龙的种类还有许多,比如烛龙,火龙等等,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课下多多了解。

 



 



 

      龙除了在传说中大放异彩,在我们日常的语言文字中也随处可见,比如卧虎藏龙,龙争虎斗,龙盘虎踞,龙虎总是并称,他们比喻的是不凡之士,人中豪杰。



      还有龙飞凤舞,笔走龙蛇,龙骧豹变等词语,这里的龙,又是比喻文章书法雄健华丽。

 

      还有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龙生九子,这个成语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龙生九子这个说法出自《玉芝堂谈荟》,原句是:“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也就是说龙生了九个孩子,但都没变成龙,反倒是各有所好。龙生了哪些孩子呢?民间说法不一,老师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个比较出名的孩子。

 






      狻猊,他看起来像只小狮子,但可比狮子凶猛哦,聊斋里说,连大象见了狻猊,都会吓得匍匐在地,任其挑肉而食。不过狻猊喜静不喜动,对烟雾还有偏爱。传说佛祖见到他很有耐心,又喜欢烟雾,就把他收为坐骑,因此,它常常待在寺庙的香炉上或是房顶上,清朝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下次遇到它,可别害怕哟。

 


      龙的另一个孩子,狴犴。它长得像猛虎,身体非常强健,很有力量,性格与狻猊完全不同,它急公好义,最好替人打抱不平,而且明辨是非,因此它常常出没于公堂或是监狱,为含冤的人伸张正义。古时牢狱的大门上,都刻有狴犴头像,因此监狱也被民间俗称为“虎头牢”。下次大家再去古代的公堂参观时,别忘了找找看哪里有它哦。

 


      还有一个孩子,叫做睚眦,仔细看看,是不是想起了睚眦必报这个成语?哈哈,虽然读音字形都一样,睚眦必报里的睚眦,出自“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指的是怒目而视的意思哦。不过它也正是因为发怒时瞪起的凶恶眼神而得名。睚眦是龙子中的战神,是一种嗜杀喜斗的神兽,他性格刚烈,而且常常口衔宝剑,主持正义。因此,我们在刀柄剑鞘上常常见到他。

 

      除了刚才介绍的三位,龙的孩子还有愿做琴头听音律,爱好音乐的囚牛;

      力大无穷,最爱负重的赑屃;

      好文优雅,喜欢书画的负屃;

      喜欢远望,镇宅避火的螭吻;

      平生好险,逆风飞翔的嘲风;

      还有好鸣好吼,声惊四座的蒲牢。

      他们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当你弹琴,观碑,读文,远望或是参观名胜古迹,聆听晨钟暮鼓的时候,他们都默默守护在我们身边,这些神兽都寄托了古代人民祈求平安喜乐的美好愿望。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生活中的龙。



      再过些日子,就到了端午节赛龙舟的时候,龙舟就是仿照龙的样子做成的船。大家在湖上竞赛,还会吃粽子,饮雄黄酒,扎五彩绳,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除了端午节,在元宵节我们也有与龙有关的活动,舞龙,在全国各地,人们都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

元宵节过不久,又迎来了与龙有关的活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龙角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这表示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这一天,人们会吃龙须面,寄托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有些地方还有剃头的习俗,传说这天剃头会带来一年的好运,所以有谚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要剃头。


 

      除了民俗节日,生活中处处可见龙的身影,比如书画中的写龙画龙,建筑中的龙顶龙壁,还有服饰中的龙袍龙纹,无不寄托了中华人民对于龙的喜爱。

 


      本期《掌上观文》,我们从龙的形态开始,讲解了关于龙的字形演变,传说故事,还走进生活,了解了生活中的龙,相信大家一定有所收获吧!《掌上观文》接下去还将带来新的“字源演变”系列讲解,为大家带来另一个汉字的故事,敬请期待。


相关精彩回顾:

《掌上观文》第35期:字源演变之“巳”的故事

《掌上观文》第37期:字源演变之“酒”的精髓


 

(编辑:张栀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