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视频 | 今天是母亲节|母亲:你远隔重洋 却仍在我心尖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赖瑗 姜涛 实习记者 徐妍

2017-05-20 14:52

2016年,中国留学生人数达到54.45万人。远行求学的游子背后,是数量庞大的国内“留守父母”。有人说,“独生子女,不敢死,不敢远游,因为父母只有我”。那么当独生子出国之后,爸妈该怎样生活?


我们互为依靠,但并非羁绊


2014年8月,14岁的Jayden独自踏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全家人在机场为他送行,妈妈徐蓉此刻大脑一片空白,泪洒机场。出国,是她为儿子选择的人生,离别的当下,只觉得前途未卜。


“孩子你别回头,大胆地往前走。”这是爸爸在对儿子的交代。飞机离开地面的那一刹那,徐蓉和儿子都知道,弓在张,箭在弦,回不了头了。



最初让儿子出国,其实对徐蓉来说有些无奈。因为他在国内初中的成绩并不好,顺利升入高中的可能性很低。所以在初三前夕,老师建议徐蓉可以考虑把孩子送出国,或许国外的教育会更适合他。


于是两个月后,Jayden就在美国纽约的私立学校报到了。这符合徐蓉做事的风格,果断,干脆。


虽然对儿子的政策相对民主,也放心他在国外读书,但为人父母的担心却一直都有。“怕他万一去恐怖组织,吸毒之类的,我都想到过的。”徐蓉开始琢磨如何从源头上想政策,“首先你要约束他为先,你不能给他太多的现金,因为吸毒都是要现金的,但也不会因为这些就怕送儿子出国。”


“父母在,不远游。”是中国家庭传统的观念,儿女承欢膝下,其乐融融,是每一个母亲向往的。儿子出国后,徐蓉的生活感觉一下被抽空了,以前工作之外的时间都是围绕儿子转,但现在儿子却和自己相隔万里,时差12小时。这样的状态,已三年,却仅仅是个开始。


去年,徐蓉在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生病时的心理总会格外的脆弱,这时她会特别渴望儿子在身边。手术刚刚结束,Jayden就打来了视频电话,这让徐蓉倍感欣慰,“孩子能关心你手术的时间,做到这样,我们很知足。”


在外企工作多年,徐蓉比同龄父母更看得开。“现在的年轻人都忙,哪怕在国内可能都帮不上忙。我们这一代人的养老,孩子只能‘锦上添花’,没法‘雪中送炭’。”


所以她经常提醒自己,在跟儿子的感情中需要“约束自己”,因为不管对她还是对儿子来说,母子关系之前,他们首先是互相独立的人。



17年的妈妈,一辈子的母子


“母亲节到了,有什么话想和妈妈说的吗?”视频的一头是妈妈满脸期待。视频的另一头,是大洋彼岸羞涩的大男孩,踟蹰得不知该如何作答。想说,但对着我们镜头,却不知从何说起。


犹豫了近10分钟,他开口了,“妈妈是很好的妈妈,在这17年中,跟妈妈大多数的回忆都很美好。在第17个母亲节,我想说,希望今后不管多少年,我们可以继续保持这段关系,越久越好。”


徐蓉的眼角泛着幸福的泪光,她不停地说,不愧是亲儿子,没想到可以听他说出这样的话。但没出国之前,母子关系里的关键词是“学业”,因为成绩不佳,老师经常给徐蓉打小报告。她开玩笑地说,如果一直这么下去,自己跟儿子的关系怕是要变成“仇人”了。



如今Jayden出国在外,所有事情都要独自面对,徐蓉觉得他长大了,万里之遥的距离让母子关系不再纠结于“作业有没有写完”这样具体的事情中。


多了时间,多了空间,距离感反而抚平了母子关系中毛躁的一面。为了跟儿子“有话题聊,不会被嫌弃”,徐蓉很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也会通过去博物馆听讲座,练字画画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我不会设想他的规划,他以后想回国内发展也好,有能力留在国外也好,都是他的人生。希望多年之后,等他长大了,我们能忘记年龄,像朋友一样平等地交流。”


没有任何遗憾,儿子永远是我的骄傲


葛建敏和老公已经年近古稀,采访的前一天,他们刚刚从乌镇游玩结束。他们唯一的儿子王珏已经出国17年,与一个美国女孩组建家庭,并有了可爱的混血宝宝。即便儿子在外打拼风生水起,但如今老两口还是选择在国内生活。


跟阿敏谈起儿子,她的眼睛都是弯弯的,满是笑意。“2000年,他出国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拿奖学金才愿意去,我们只给他买过两张机票。每次都从美国带回来咖啡豆,还专门回国帮我们装修房子,做地暖,做隔热,因为他说爸爸心脏不好,家里一定要保暖。”关于儿子长长短短的故事,阿敏可以跟你说很久。



她很欣慰孩子出国十余载,跟父母的感情依然如初。家里重新装修时,儿子说把自己的卧室腾给爸妈做书房,但是老两口还是保留了儿子的小天地。房间里摆着小两口的婚纱照,盖好被单被罩,整理得纤尘不染。


因为父母思念,所以王珏每次回上海出差的周末,都会回家住。阿敏说她现在退休了,有时间了,儿子回来就想给他做些好吃的,“妈妈牌”手工包制的小笼包每次都少不了。


记者来访前,父亲专门把儿子从小到大的各式奖状、纪念册翻了出来。儿子刚出生时病床旁挂着的标签被爸妈保存了36年。也有儿子读小学时,用稚嫩的笔迹写下的作文,也有他出国前老师写的推荐信,爸爸戴着眼镜,手指着泛黄纸张上的一行行文字,一字一句读给我们听。



“儿子永远是我们的骄傲,我们没有任何遗憾。”说这句话的时候,阿敏的眼睛里闪着幸福的光彩。


其实,阿敏和老伴儿的身体状况并不佳,尤其是老伴儿在2011年的情人节做了心脏手术,放了5根心脏支撑架。去年,老两口身体都不好的时候,家里连一桶水都搬不上去,站在楼下干着急。阿敏感慨,那时候觉得孩子在身边还是很好的。王珏也给了妈妈承诺,“只要你叫我回来,我就一定回来,你放心”。


但阿敏心里清楚,孩子有这份心意已经足够了,他在国外多年,家业有成,如果此时让他回国,做父母的实在有些自私。等自己老了,还是希望能离孩子近一点,或许儿子真的回国,或许老两口去美国。但一定要分开住,用自己的钱去养老院,尽量不去麻烦子女。


用爱弥补所有的差异和不同


跟儿子一家的FaceTime是在周一晚上7点,美国时间工作日的清早,但是王珏和妻子坐在屏幕面前没有丝毫倦意,开心地挥着宝宝的手跟父母打招呼,“妈妈,母亲节快乐”,这让阿敏笑得合不拢嘴,夸奖儿媳“你当妈妈比我还合格嘞”。


眼前的一家五口,相隔万里,12小时时差,不同肤色和种族,交流中夹杂着上海话、中文、英文。但依然笑声朗朗,用爱弥补所有的差异与不同。




如今自己有了孩子,王珏坦言,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不易。“就很突然的对妈妈更加尊重,也许尊重还是一个有些乏力的词,是一种由衷的敬佩。”因为父母的付出和牺牲,才给了他足够多的自由和空间,可以没有压力地在国外定居。在他眼里,自己有如今的成就,多源于多年来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儿子出国之后,阿敏和老伴儿去美国探望过五次,早年两人家中还不宽敞的时候,儿子和儿媳会主动把家里的房间让出来给父母住。这在阿敏看来颇为难得,“一个外国媳妇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挺知足的”。


孩子的婚姻问题,是父母最操心的大事。跨国婚姻之初,阿敏不是没有顾忌。“我一听是个美国人,那不是很开放的嘛,听到的都是今天结婚明天离婚,心里很紧张的。”


后来阿敏跟儿子说,妈妈可以接受她,是因为我们喜欢你,才会连带着喜欢她,做父母的相信你的判断能力。想开之后,阿敏也常开导周边的朋友,“儿子喜欢的女孩,你就要喜欢,因为不喜欢她就是不喜欢你儿子,不然孩子每天心思都很重,妈妈是自己的亲妈,自己又喜欢这个女孩子,这该怎么办。”


阿敏家里有一面照片墙,一进门就可以看见。这些照片多是从美国儿子家带回来的。回国后,阿敏专门买了相框,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把这些照片贴出来。有儿子一家温馨的合照,也有可爱的小孙女,阿敏还专门拿出了儿子小时候的照片一起贴上去。


有了照片墙,阿敏还是会督促儿子每天记得发照片,手机相册里多是小孙女和儿子儿媳的照片视频。这些生动的影像,弥补了一个母亲,对万里之遥儿子的思念。



无法每日相见,但永远在彼此心尖


中国式父母,对于孩子倾注的爱永远只多不少。但是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面对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哪个更重要时,徐蓉和阿敏不约而同地说,当然是夫妻关系。


对徐蓉来说,她希望17岁的Jayden能够顺利地读大学,读感兴趣的专业,走他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孩子对父母可以尽的责任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因为万一你的孩子雪中送不了炭呢?年轻人有他们的压力,而我也有自己的人生。”


对阿敏来说,儿子在美国求学工作的17年里,即便身在国外,也给足了父母安全感,“孩子是我们的牵挂,看着他们一家三口温馨的过日子,我们心里很满足。”


即使孩子身处异乡,无法每日相见,但永远在彼此心尖。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赖瑗 姜涛 实习记者:徐妍 编辑:周杰)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