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出口海外零突破!首批智能跨运车在瑞典顺利交机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刘岚

2020-03-06 16:25:52

3月4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黄诺维克集装箱码头(CTN),振华重工自主研制的2台智能跨运车交付用户,意味着主流港机市场对ZPMC跨运车品质的认可,标志着中国跨运车产品实现出口海外零的突破。



该项目于2019年3月正式签订合同,共计8台一过三机型智能跨运车,这是振华重工为了满足全球自动化码头需求重点研发的全新产品,整机采用模块化设计装配,柴油机和电池混合动力方案,轮边同步电机驱动,八轮液压独立转向,设备可在人工驾驶和无人驾驶两种模式自由切换,其无人驾驶技术采用全新的多传感器融合导航定位方式,定位精准度和控制水平居世界前列。为了使跨运车操作更加安全,精度更高,振华重工还提供了适用于自动化码头的安全系统和策略,可满足全天候、全工况条件下作业。

首批2台设备的卸船、调试和交机期间,正值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发,假期延长、交通几乎停摆,让项目部的人员派出、国内支持等系列工作都受到了严峻考验。振华重工提前研判形势,做出部署,排除万难,力求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1月20日,在项目部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振华重工跨运车业务总负责人胡中望眉头紧锁,“还有两周设备就要抵达用户码头了,我们要把人早点派过去,一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对我们现场交机的不良影响,二来,这是我们在海外首次进行跨运车卸船,得先把路子捋清了,充分准备,确保项目顺利交机。”

一番讨论之后,6名核心技术人员赶在跨运车之前到达瑞典,为卸船大考“备考”。就在大家到达瑞典之后,从中国往返欧洲的主流航空公司陆续宣布暂停航线,“虽然我们跑在了疫情前面,但是国内疫情是客观事实,我们还是要做好防护,对码头用户负责。”振华重工瑞典跨运车项目经理黄政说道。



抵达瑞典之后,现场交机小组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主动和用户介绍国内的疫情情况,还将新冠肺炎的介绍和防护须知做成简易的PPT和宣传单,给用户参考,让他们放心。除此之外,按照振华重工关于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现场交机小组严格自我要求:每个人必须戴口罩进入码头,并且在14天之内,不进入用户的办公室,所有问题均在室外空旷处保持距离谈话沟通。“想不到振华重工的技术人员,对于医学防护知识,也能准备这么细致,做到这么专业!”码头用户工程部经理Andy对交机小组十分认可。

“卸船大考”将至。距离船舶进港还有3天。“如何利用好剩余时间把卸船流程研究透才是关键”,胡中望说道。交机小组白天在码头勘察场地,与用户确认具体路线和位置,同时寻找当地设备供应商,将卸船设备和工具准备到位。晚上回到驻地,六人围坐一起,“开班”进行理论学习,对卸船的视频一帧一帧研究,卸船的文字材料一字一字解读,人员、设备、流程、工艺,一条一条过。 “那几天,我们每个人还真的像高考前的复习一样,仔细认真,起早贪黑。“电气工程师向永辉打趣道。



2月3日,“大考来临”。凌晨5点,载着首批2台跨运车的外租船驶入用户码头, 6人交机组早已就绪,按照码头方要求,细致地履行着安全检验和检疫流程。“一套手续下来已经快十点了,按照外租船的船运计划,当天下午四点船舶必须离港,真正留给项目组完成卸船作业的窗口时间仅有6个小时左右。”向永辉回忆着,满脸紧张。

6个小时,即便是非疫情时期,交机团队悉数到场也不能保证十拿九稳。而这一次,是振华重工首次实施跨运车海外卸船,时间又严格“框”在这里,没有试错的机会,必须“一步到位”。

办好手续,黄政带着钳工申景宇迅速登船展开工作。他细致地给当地负责跨运车解绑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把解绑顺序、吊点位置等重点环节一一说明,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一切准备就绪,“卸船大考”正式开始。随着起吊钢丝绳慢慢紧绷,就在众人期盼着跨运车会一举腾空,离船而起的时候,突然对讲机传来胡中望的几声大喊:“Stop!Stop!”他发现,跨运车的起吊姿态有异样,所以紧急叫停了起吊作业。“本该竖直吊起的机器,整体却出现了前倾,倾斜幅度虽不大,但足够说明出了问题!”船上待命的黄政和申景宇赶忙走近设备检查,在设备的左前轮发现了“元凶”。原来外租船上除了振华重工的设备外,还有其他公司的设备,各种绑扎件交互。当第一台跨运车准备起吊时,旁边设备的绑扎件松动斜插了出来,挡在了跨运车的左前轮上。“好在发现及时,如果继续起吊,跨运车被硬拉脱开,势必会猛然前冲,后果不堪设想。” 申景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

排除“捣乱”的绑扎件之后,起吊工作继续进行。振华重工的交机小组一鼓作气,顺利通过了两台设备的“卸船大考”。经历了近一个月的现场调试,最终实现顺利交机。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刘岚 编辑:范燕菲)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