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通俄门”剧情反转 苦情男主特朗普因祸得福?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超

2018-06-01 18:55

2018年5月17日凌晨5点45分,一条推特从特朗普账户发出。他调侃的,就是一直盘旋在他头顶的“通俄疑云”。


一年前的5月17日,正是调查此案的特别检察官米勒被任命的日子。



调查一年之际,迟迟没有实质进展的“通俄门”,意外迎来剧情反转。


据美国主流媒体报道,在2016年大选期间,联邦调查局FBI曾经安排一名线人与特朗普的竞选团队进行多次接触。


FBI辩解称,安插这名线人是因为“怀疑俄罗斯可能严重干扰选举”,并为之搜集证据。也就是说,线人是派去调查俄罗斯的,并不是特朗普。


但特朗普表现得很愤怒,他将事件命名为“间谍门”,并称之为史上最大的政治丑闻。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干城认为,特朗普并非真的动怒,而是想以此从根源上否定“通俄门”调查的合理性。然而特朗普混淆了一个概念,他口中的“间谍门”是合法的政府行为,并不是所谓的政治丑闻,因此他在社交网络上故作愤怒的姿态,没有实际的根据。


不过,即便没有特朗普的攻击,“通俄门”调查本身也难以为继。


米勒 "通俄门"调查特别检察官

 

调查一年来,联邦调查局没有拿出特朗普“通俄”的证据。针对特朗普团队成员的一些起诉和调查,并未触及“通俄”核心。


在参众两院的情报委员会都已经对“通俄门”定性后(俄罗斯介入美国大选坐实,但无证据显示特朗普与俄罗斯有利益交换),米勒仍然无意中止“通俄门”调查,反而使之渐渐沦为民主党手中的政治工具。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认为,旷日持久的“通俄门”调查可能会让特朗普因祸得福。如果今后调查无果而终,下届总统选举,特朗普必定会以此大做文章,抨击民主党的政治迫害。


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张耀认为,“通俄门”的调查目前看上去暂时告一段落,但之后未必一直风平浪静,而关键的证据,很有可能就来自特朗普的身边人。



现在米勒的策略,就是对特朗普团队进行持续的外围敲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深入核心。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米勒改迂回战术为直接交锋——向特朗普提出面对面问询的要求,特朗普会答应吗?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认为,一旦特朗普接受了面对面的质询,难免会落入米勒的逻辑陷阱。即使特朗普在“通俄门”上清白,在一连串的问题清单下,也可能会牵带出其他问题的“不清白”。FBI可能会用“钓鱼”手段现场取证。因此,特朗普的律师团队建议,用书面或者视频的形式,对米勒的问题进行回答。


因此,只要特朗普谨言慎行,就可以在今年的中期选举中高枕无忧,即便是民主党在选举后掌控众议院,要形成2/3的人数比例对特朗普进行弹劾,依旧是不太可能。


我们甚至更大胆地设想,特朗普或许会在2020年的大选中打造一个被"政治迫害"的苦情形象,并把炮口对准民主党。



如此看来,“通俄门”发酵至今,特朗普实际收获了一把好牌,接下来就看他牌技如何了。



本期嘉宾:


刁大明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宋国友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赵干城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节目播出时间:6月3日周日8点15分 东方卫视《环球交叉点》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