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蓬佩奥访华 所为何来?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8-10-06 16:03

近期的中美关系,可谓波诡云谲,5日,五角大楼发表了一份报告,指责中国企图破坏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这是美国对中国一系列攻击中最新的一次。

在星期四的一个演讲中,美国副总统彭斯则全面指责中国,尤其是诬称北京试图破坏美国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和下一次总统大选。


彭斯


机遇还是挑战,伙伴还是对手?中美关系作为中美两国的共同资产,究竟应该如何呵护?将于10月8日对中国进行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能否为中美关系注入正能量?国际问题专家孙成昊认为,中美关系处于关键时刻,蓬佩奥此访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探讨一些具体问题,还在于如何推动两国更好地度过现阶段互相磨合的战略调试期。

蓬佩奥


特朗普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发生一系列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白宫则在推介其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时也使用了“新时代”的字眼。当中美一前一后走入新时代,两国关系也将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与新机遇。

不可否认,当前中美关系遭遇了一些颠簸。特朗普政府所倡导的“美国优先”给世界各国都形成了强烈冲击,无论是退出气候变化协定、伊朗核协议,还是以单边方式施压他国重谈贸易协定,都对当前的国际秩序和机制造成破坏性影响。



事实上,中美关系的负面叙事和负能量在奥巴马任内就已出现,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朝野上下似乎对中国态度有所恶化,美国政府推出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视为“修正主义国家”和“战略竞争对手”。尤其是在《国防战略》报告中,特朗普政府不再遮遮掩掩、羞于启齿,直接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且在叙述顺序上摆在俄罗斯之前。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对华政策上,特朗普政府也试图加以调整,用“竞争”为关键词重新定义中美关系。但两国关系并未出现质变,更没有进入所谓“新冷战”,中国对于美方的自乱阵脚应保持冷静,用客观的态度全面看待和处理当前中美关系。

美国政府的对华态度变化源自部分人士对中国的误判和焦躁。他们将美国近年来全球相对实力的衰弱、国内中产阶级的颓势归咎于中国的发展,将中国当作了“对手”甚至“敌手”。但中国既不同于冷战时的苏联,又不同于曾在经济上力图赶超美国的日本,这一现实让这批人无所适从。

美国副总统彭斯近日在哈德逊研究所的演讲充分说明这一点。演讲把近年来美国部分人士对中国的抱怨“一锅烩”,刻意曲解美国国内民意,迎合美国国内对华鹰派的需求,却没有提出任何清晰明确的对华战略。不知如何与中国打交道的沮丧和愤懑最后只能变成害人害己的“病急乱投医”。



乱云飞渡仍从容,中国对当前美国方面出现的噪音应保有足够的战略信心和定力。必须看到,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部分人的声音并不能代表整个美国。中美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双边关系,不能因为几份有失偏颇的报告和几次演讲而认为中美关系“大难将至”、“前途黑暗”。无论是已经离职的部分特朗普政府前官员,还是一些美国战略界、学界、商界人士,都出现了不赞同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声音。有的人仍积极发声,反思对华政策“挢抂过正”,有的人则出于各种原因被边缘化或不得不保持沉默,显而易见的是,美国各界在对华战略上并没有形成共识。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蓬佩奥此访对中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访问的时间节点也十分微妙。

避免负面叠加效应,不让中美关系被焦躁情绪和消极词汇所定义,这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中美关系时的应有之义。

2015年以来,美国战略界掀起过一场对华战略的大辩论。时至今日,不少美方学者认为尘埃落定,美国过去“以接触求改变”的对华政策宣告失败,必须另起炉灶。还有的美方学者则将“修昔底德陷阱”套用在当今的中美关系身上,认为崛起过与守成国的矛盾和冲突难以化解。

上述结论都过于简单片面。过度强调“修昔底德陷阱”或者“新冷战”只会负面夸大遭遇的挑战与波折,而忽视现有的互信与合作。中美关系绝对不能也不会被“修昔底德陷阱”所代表的“冷战思维”、“零和游戏”这类思维框架所限定。

中国不是雅典,美国也不是斯巴达,中国的发展更不是美国相对衰弱和止步不前的原因,两国间的元首互动、经济依存、民意基础、交流渠道等都将确保中美不会坠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诅咒”。

中美关系一路走来,亦有风雨亦有晴。当前有舆论谈及中美关系迎来所谓“临界点”、“转折点”时,更容易忽略的重要一点是两国关系的状态应由双方互动形成,非一方能够单独设定。即便中美关系将迎来变化,其未来轨迹仍有向上和向下两种可能。

破立非对立,相辅而相生,新时代下的中美两国完全可以探索出让双方均感到舒适的相处模式,即使这一过程不会一举成功、一蹴而就。

(看看新闻Knews作者:孙成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编辑:舒克诣煊)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