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视频 | 重要节点高层会晤 如何推动中欧关系企稳回升?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3-12-07 23:26

“这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隔四年线下举行,说明中欧关系经过前几年的波折正向全面修复、企稳回升的方向发展。”


1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站在中欧关系新起点上,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世界大势,展现智慧担当,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中欧要做互利合作的伙伴,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凝聚战略共识,夯实利益纽带,排除各种干扰,加强对话与合作,造福双方人民。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携手促进世界稳定、繁荣。


米歇尔和冯德莱恩表示,欧方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关系,不希望同中国脱钩,期待同中国发展长期稳定、可预测、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希望通过此次欧中领导人会晤为未来欧中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时隔四年线下再聚首 中欧关系将企稳回升?


当天,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京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主持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回归线下,正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的重要节点。



今年以来,中欧高层密集互动,欧委会年内已有8位副主席或委员访华,李强总理、何立峰副总理、外交部长王毅、商务部长王文涛、生态环境部长黄润秋等中方领导人和高层官员也相继访欧。交流中,多位欧洲官员在不同领域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即欧盟无意同中国“脱钩”。


随着中欧高层交往的恢复,双方在环境与气候、数字、经贸等领域的高层对话相继举行,各领域磋商有序推进,达成一系列共识与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中方自12月1日起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实施单方面免签入境的政策也为此次会晤营造了良好氛围。


舆论认为,中欧领导人会晤的举行,加上此前恢复的中欧经贸对话、高级别战略对话,意味着中欧之间的交流机制基本重启,双边关系逐渐回到正轨。


“本次会晤举行之际,中欧关系正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年份、动力转换的关键节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指出,自去年下半年至今,是中欧关系全面修复企稳的重要阶段,各层级对话交流恢复正常,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重现热络景象。但是,中欧关系不仅要稳定,更要前进,“本次会晤将总结近一年多来中欧关系的整体态势,借着当前稳定的势头,去开拓更广阔的合作前景。”


“中欧双方应求同存异、携手同行,继续沿着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方向前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欧洲学会顾问叶江表示,这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隔四年线下举行,说明中欧关系经过前几年的波折正向全面修复、企稳回升的方向发展。


中欧贸易将成为双边关系能否向前发展的关键


数月的密集交流有助于增进中欧之间的共识与务实合作,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被视为中欧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合作,或将成为双边关系能否向前发展的关键。


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已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2022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4%,这也意味着,平均每分钟,中欧的贸易往来超过160万美元。中国市场也是欧盟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对欧洲疫后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但尽管中欧经贸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双方之间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近两个月以来,中欧在经贸领域的“摩擦”集中反映在电动汽车议题上。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10月2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通过抽样方式确定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三家中国车企为首批调查对象。


针对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12月7日再次回应表示,欧委会启动调查缺乏充分证据,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仅中方强烈反对,也被众多欧盟成员国和欧盟产业所质疑,认为保护主义措施只会适得其反。


除了电动汽车,就在中欧领导人会晤之前,冯德莱恩又重提所谓对华“去风险”和“贸易失衡”的论调。日前,她在接受采访时宣称,中欧的所谓“贸易失衡”在过去几年已经翻了一番,目前已达到近4000亿欧元,欧盟成员国不会无限容忍该问题日益严重,现在迫切需要重新平衡中欧的贸易关系。


冯德莱恩还表示,欧盟更愿意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实现所谓“公平的贸易竞争环境”是她访华的核心内容。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此前回应表示,在华欧企超过三分之一的出口返销欧洲。表面上看,中国拥有顺差,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利润是由欧方享有。


既想从经贸合作中获益,但欧盟方面也不止一次强调,要对华所谓“去风险”。这背后的“潜台词”,在叶江看来,欧方之所以强调“贸易失衡”,是希望通过行政的手段解决对华贸易的赤字问题。


“很明显,欧盟目前所采取的手段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式。”叶江直言,虽然这样的方式可能在短期内会有一定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将不利于中欧贸易的顺利发展。中欧双方应秉持WTO“贸易自由化原则”,推进自由贸易,同时辅之以双方和平友好的协商管理。


叶江还特别提到,如果欧方能扩大对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或将有利于解决“贸易平衡”的问题。



中欧如何携手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因素?


除了经贸领域的摩擦,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国际热点问题上,中欧也存在一定温差。


比如,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欧盟希望中国加大对俄罗斯施加压力,希望中方立场向欧盟靠拢;而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由于担心冲突外溢可能影响欧洲社会稳定和能源供应,欧盟虽然对中国呼吁和平的立场表示肯定,却也希望中国能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对哈马斯和伊朗进行施压。


面对地区环境与国际局势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汪文斌在此前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已经向欧方释放了善意信号:“无论是解决欧洲面临的突出问题,还是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都是欧盟值得信赖,也是不可缺少的伙伴。”


“双方围绕巴以冲突等问题的立场和出发点有所不同,但会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尽量寻找共识。”崔洪建指出,出发点不同并不意味着不能达成共识,这恰恰是双方对话和交流的动力所在。“两处热点事关欧亚大陆能否在和平安定环境中发展繁荣,而中欧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因此拥有很大的行动空间进行协调。”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米歇尔和冯德莱恩也均表示,欧盟愿同中方密切合作,维护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推动解决乌克兰、中东等地区热点问题。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方菲菲)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