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视频 | 我们的村支书|幼子患病死在外出求医的山路上 “女愚公”立志凿开大山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臻  刘宽漾

2017-10-03 15:16:22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一个被大山包围的村子,名叫麻怀村。那里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千百年来,麻怀村村民出行、看病、物资进出、孩子上学,全都需要翻越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为了改变命运,村书记邓迎香带领村民们拿起了简陋的工具,干了一件很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她是十九大代表,也是带领村民凿山开路的当代“女愚公”;她经历过丧子之痛,在背着儿子外出求医的山路上,幼小的生命在她背上断了气。个人命运,村庄发展,在她身上交织成一股倔强,最终她找到了“麻怀出路”。



大山深处的麻怀村


麻怀村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是一个四面环山、交通闭塞的贫困村。村里土地贫瘠,属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石漠化喀斯特山区。5个村民小组和6个自然寨的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群山环抱中,外出必须翻山越岭,单程走完需要两个小时。


1991年,19岁的邓迎香和麻怀村小伙袁端林一见钟情,她不顾家里的反对,毅然从相对富裕的高山村嫁到了不通路不通电的麻怀村。村里的贫困,深深震撼了她,而两年后的一次变故,更是让邓迎香意识到,要生存必须要先修路。


1993年,邓迎香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没多久就生了一场大病,夫妻俩决定背孩子去县城就医,然而,还没等走出大山,小小的生命就在邓迎香的背上消失了。第一次,邓迎香感受到了大山的无情和山路的漫长。6年之后,1999年,当村委会决定开山凿隧道的时候,当时还是普通村民的邓迎香,第一个举手响应,抡起铁锤便和乡亲们开始了漫长的凿路之旅。



一波三折的凿洞过程


当时,国家实施农村电网建设,然而由于大山阻隔,电线杆无法抬进村里,时任村主任的李德龙发现山的南坡有个自然溶洞,溶洞北端刚好连着麻怀村,村委会当即决定挖通溶洞,凿出一条通往麻怀村的路。邓迎香和其他村民三班倒,不分昼夜,两头开凿溶洞。


不过,开凿隧道的过程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由于没有专业工具和技术,最开始村民在低矮狭窄的溶洞里,只能跪着、趴着,一锤一镐凿开岩石,再将凿下的岩石、泥块用手接力传递到洞外。洞里没有电,村民们就点蜡烛、煤油灯,常常弄得满身是灰。经过整整三年的不懈努力,2001年正月二十八,村民们终于在大山深处贯通了一条羊肠小道。



隧道打通了,电线拉了进来,村子通了电,村民们买上了摩托车,砖瓦运进来了,房子由木屋翻修成了砖瓦房。也就在那时,邓迎香的丈夫重新走出了村子去矿上打工,却不料发生矿难离世。两年后,邓迎香和同样丧偶的李德龙重组了家庭,2010年,李德龙的大女儿远嫁江苏,送亲的一幕再次触动了邓迎香。


“她到洞口的时候,我们家里面有背筐,里面买了几十双拖鞋,换上拖鞋过洞再换皮鞋到家里去接亲,那时候下大雨洞里全是水,第二天早上发亲,我女儿穿婚纱嘛,麻怀村第一个穿婚纱出嫁的人,走到洞口那边,那个水全部弄在婚纱上面……”


原来,隧道虽然通了,但还比较窄小,只能通马车、摩托车,无法通小汽车和大货车,不仅娶嫁迎亲不便,村民们运输农产品也受到限制。邓迎香决心,继续把隧道拓宽拓高。


那时,已经入党成为村干部的邓迎香,一边开始筹措资金,一边发动村民继续扩洞,不过这次让她没想到的是,很多村民不愿意响应了。


“那时候为什么难做呢,人能过,马车能过,摩托车能过,很多人都是水泥、砖从县里5毛钱一包,洞口到家又是5毛钱一包水泥运到家里面建房子,这部分人的工作就很难做了,他建好房子了,后面的人没有建,他就说他去修是帮没有建房子的人去修,他就不愿意了。”


2010年冬天,邓迎香独自一人走进洞内,抡开铁锤,风风火火地干了一周。与此同时,她也开始挨家挨户做村民的工作,正面引导和反面激将相结合。 “我就用村里的《村规民约》,如果谁不去做,你接亲嫁女我不让你的车子过,把洞口锁上门,有8家就做8家,到时候只给打隧洞的人发钥匙。”


在邓迎香的发动下,村民们再次动工。2011年8月16日,一条长216米、高5-8米、宽3-5米的隧道正式建成通车。汽车第一次开进了大山深处的麻怀村,村里的面貌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麻怀换新颜


董架乡东跃小学,距离麻怀村9公里,麻怀村的孩子基本都在这里上学。打通隧道的第一个受益者,就是这些孩子。


现在放学,孩子们不需要家长接,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结伴而行,穿过隧道,半个小时就能到家。


邓鹏的儿子邓浩,今年不满10岁,已经在东跃小学上三年级了。7岁之前入学,在邓鹏那一辈人眼里,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我们那一辈都是八九岁,有的十岁上学,因为小嘛,走那么远的路,老人不放心”,邓鹏说。


“没打通隧道的时候,我们村从来没有大学生,他要10岁才能上学,很多学生上到二三年级就辍学了,他说我比老师高大,不好意思再上学了”,邓迎香说,“隧道通了,从2004年以后,我们村里有23个孩子考上大学,还有一名考上研究生。 ”


2014年,邓迎香当选麻怀村委会主任,2016年又当选麻怀村党支部书记。当选村书记之后,邓迎香继续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她四处考察,寻找适合麻怀村的发展项目,建起了种植和养殖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以铁皮石斛、食用菌为增收项目的种植业,和以黑毛猪、土鸡为主的养殖业。近两年来,麻怀村人均纯收入连续突破8000元大关,一举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这个贡献是集体的,一个人是做不出来的,村民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根茅草它会断,如果你扭它成一股绳,它就不会断,所以麻怀有今天这个荣誉,是麻怀村民用12年打造出来的,不是我一个人的。 ”



因为在村里的突出贡献,邓迎香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扶贫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村民们还把她的故事编成了快板传唱。


共产党员邓迎香,


巾帼英雄响当当。


携手丈夫李德龙,


誓叫大山把路通。


发动全村齐动手,


一凿一镐挖山忙。


不等不靠自发力,


麻怀隧道连乡场。


昔日愚公是传说,


今日愚公在身旁。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臻 刘宽漾 编辑:周杰)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