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视频 | “就地过年”后不一样的菜场!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施政 见习记者 龚海韵

2021-02-06 17:35

新春佳节来临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往往是菜场最繁忙的时候。往年大多数摊主都要回家过年,不少市民都会一次性采买足够的年货、年菜。不过今年,在菜场的倡议下,几乎所有摊主都决定“就地过年”。传统菜场更抓住“升级转型”的机会,增设了半成品、炒货、早餐、老字号点心等等。家门口的“一站式菜篮子”,无疑让百姓的这个春节更加充满“年味儿”。


陈桂梅和丈夫唐修志,在镇宁菜场经营猪肉摊将近20年。今年,这对来自江苏盐城的夫妻,头一回决定,不回家过年。



菜场摊主陈桂梅说,“今年我们就不回去了,响应上海的号召,那肯定想的,父母在家里,关键我女儿(在老家念书)平时也来不了,我们也没时间回去,所以她也很想我们,我们也很想她。”


既然回不了家,陈桂梅就要好好为周边居民服务。为了保证春节供应,陈桂梅算了笔帐,每天计划进货猪肉450斤。所以遇到老客人,她总要啰嗦两句,让他们一次别买太多,因为每天都有新鲜的。


市民说,“以前到了大年夜以后,基本上都关掉了,要采购都不是很方便 ,现在他们都不回去过年,一个为了预防疫情需要,第二也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



外地来沪摊主,是菜场摊位经营的主力军。今年,在菜场管理方的倡议下,几乎所有摊主都主动选择"就地过年"。


镇宁菜场相关负责人时维佳表示,“春节期间我们业主留沪(比率)是百分百的,他们的出摊率也能维持在八九成,这在往年春节是不多见的,往年出摊率只有二三成。”


不仅出摊率高,往年每逢春节就没地方吃的早餐,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春卷、八宝饭,现在都能在转型后的菜场里找到。而这个提供近百种半成品的摊位,更是提前排起了长队。



为了让老百姓的春节餐桌更加安全有保障,传统菜场在"转型升级"同时,还融入信息化的硬件升级。


上海东亚食品储运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众表示,“通过我们智能电子秤作为终端,把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采集,把红外测温、人脸识别的系统纳入进去,对每个摊位进行价格监控,以达到保供稳价的要求。”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施政 见习记者:龚海韵 编辑:胡琰琦)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