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视频 | “慧”种地的理想和未来

中国长三角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贺璟岚 吴振华 车秉键

2021-07-16 18:42

每年6月,是江淮地区传统的“双夏”时节。一面收获冬小麦,一面又要播种夏季稻。这也是一年中,农民最辛苦的时分。


不过,在上海农场的田地里,我们却并没有看见想象中的挥汗如雨。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一个“农业大脑”在此诞生。


当农场被赋予了“中枢大脑”,土地、水分和空气等数据被汇集在一起,指令从远端传输到田间地头,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种植场上,无人驾驶拖拉机只需要经过一番简单的设置之后,便可以开始自己的“表演”。没有驾驶员,方向盘自主转,装上无人系统的拖拉机可以对土地精准预判,堪比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无人拖拉机种地,看着好玩,但绝不是一时兴起的噱头。上海农场信息化中心主任骆静表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固然重要,但工人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严峻,而无人拖拉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


除了解决人工的问题,地里的庄稼防病防虫、补水工作又做得如何?在上海农场种植事业部的“指挥室”里,工作人员通过卫星遥感图像、现场监控画面便可以找到答案。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可以通过手机端和PC端对作物长势进行实时观察,绿色代表着农作物长势良好,红色则是需要检查,有针对性地检查每个田条。


如果说智慧已经覆盖到上海农场的田间地头、养殖车间,那它又如何投射到水下,破解水产养殖的最大痛点呢?光明渔业总经理吴海鹏坦言,水产养殖最大的痛点,在于所有的鱼都在水面之下,看不到它在底下有多少数量,健康状况又如何。


对此,光明渔业开发了一套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涵盖1万亩鱼塘。根据实时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能够精准无误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上海农场的禽业养殖场,10万多只鸡同时产蛋,却只需要一个工作人员照看,这是如何做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实行全自动化养鸡后,以每天30万只鸡蛋出笼计算,从运蛋、洗蛋,到挑蛋、分蛋,“中央蛋库”完成全流程只需半天


。从前,靠人工分拣、称重,在一天内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现在中央蛋库却可以轻松实现。而这,也是智慧化的价值所在。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浙江处于明显领先地位,上海、江苏、安徽分居第二、三、五位。长三角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仍面临需加大设施投资、引导技术创新、提升多元主体参与等问题。


而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智慧农业正在成为新的“风口”。有别于传统农业,智慧农业不局限于养殖和种植,还将目光延伸到了餐桌。


在上海农场的中央厨房版块,智能的生产操作管理、可视化质量追溯、个性化的定制管理,物流冷链的监控体系也已经投入使用。每一道进入中央厨房的食材,都先经过检验,合格的才能进入原料库,再进行粗加工。


而离开中央厨房的每一份定食,也需要被标记上配送信息、产品种类等,便于追溯。目前,中央厨房的服务对象,已经覆盖上海农场所在的江苏大丰的70多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随着供应链体系的不断优化,他们正在努力拓展上海市区内的市场份额,目标就是要为周边农村农业寻找到更多更优的致富路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贺璟岚 吴振华 车秉键)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