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视频 | 40年·瞬间18:你都不知道这电影当年有多火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张之懿 林可 任彬源 司晓帅 孟雷 马越

2018-11-21 19:47

1998年4月9日,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在上海首映。就在当年3月底举行的第7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泰坦尼克号》一举拿下11座小金人。两周之后,这艘巨轮就驶入了中国影院。



当天,上海影城的售票大厅里人来人往。一旁的通告栏上,《泰坦尼克号》的放映时间排得密密麻麻,足可见影片的受欢迎程度。最早一场从早上9点开始,最晚一场在晚上10点50分,中间不少场次的时刻上还写了个“满”字,代表这一场的电影票已经售罄。

事实上,不仅仅是上海,全国各地的影院都因为这部影片火爆了起来。大连进步电影院经理王欢告诉看看新闻记者,当时影院一天就循环播放这部电影,直到深夜,这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电影上映的第二天,1998年4月1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还刊发了有关《泰坦尼克号》的新闻图,上面写道:“耗资两亿六千万美元的电影片《泰坦尼克号》已在我国各地上映,成为观赏热点。” 最终,《泰坦尼克号》以3.6亿元的票房,荣登当年全国电影票房的冠军宝座。

《泰坦尼克号》的热映得益于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的"进口分账大片"模式。这一模式引入了国际化竞争,也加速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进程。



"进口分账大片"就是进口的电影版权所有者不卖断发行权,而是委托中介机构代理发行,按影片的票房收入分成,制片方、发行机构和放映单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1994年11月12日,首部分账大片《亡命天涯》在国内上映。紧接着,1995年,《真实的谎言》、《阿甘正传》、《生死时速》等接连上演。1998年,《拯救大兵瑞恩》、《偷天陷阱》、《珍珠港》、《黑客帝国》接踵而至。尤其是《泰坦尼克号》,占据国内电影票房冠军的宝座长达11年。

在进口影片的刺激下,中国电影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1995年,"影视合流策略"推出;1996年, "电影精品战略"等一系列制、发、放领域的连锁改革举措出台。接连三年的三个权威性文件开创了中国电影行业走上改革的新步伐。

虽然当时中国电影走上了市场化轨道,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产业发展依然滞后。贾樟柯导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他大学毕业的时候,整个中国电影年产值只有十几亿,还赶不上广东一个服装厂的产值。

随着与电影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中国电影逐渐显现生机。而中国电影市场对外的大门也在继续敞开。1999年,中美双方约定把分账片上限提高到每年20部。2012年,我国政府与美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追加为34部。分账大片激活了市场,提高了票房,促进了产业循环。

伴随不断加快的改革步伐,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有了巨大飞跃。


2012年到2017年,我国的电影票房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5.6%。其中,2017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更是达到了559.11亿元,位居全球第二。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创造了200亿元的票房,超过同期北美票房,创下了全球单一国家季度票房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国内的院线规模也在不断壮大。截至2018年3月底,中国内地电影院合计达9900多家,银幕总数达到54000多块,银幕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城市影院观影人次达到16.2亿。

中国电影在世界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除了频频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之外,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也成为了中外电影交流的重要平台,一大批佳作、名作从这里走向世界。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张之懿  林可 任彬源 司晓帅 孟雷 马越 图片编辑:刘蕾 视频编辑:祝闻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