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巡回画派”的俄罗斯情绪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健慧

2017-12-15 13:41

1955年,苏联指派国立苏里科夫美院油画系教授、斯大林文艺奖金获得者马克西莫夫,到中国主持美术教学,兼任中央美院顾问,成立了“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且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份美术教学大纲。靳尚谊、詹建俊、冯法祀、侯一民、何孔德、全山石等一批中国现代油画创作中坚力量就产生于“马训班”。马克西莫夫以极大的热情将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艺术思想介绍给中国的艺术家们。时至今日,在中国的众多绘画作品中不难发现“巡回画派”基因。



因此,当“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的时候,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们多少有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那些熟悉的名字和作品将一一在自己的面前展现。


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拥有世界上最完整、最重要的“巡回展览画派”作品收藏,有着“巡回展览画派之家”的美誉。展厅内呈现的第一件作品就是绘画大师列宾笔下双手交叉胸前的特列恰科夫。特列恰科夫不仅是“巡回画派”最有力的经济资助者,也是俄罗斯艺术史上最受尊敬的名人。列宾这样评价:“特列恰科夫在自己的双肩上担负起建立整个俄罗斯画派的重任。”



1863年11月9日,以克拉姆斯柯伊为首的彼得堡艺术学院的一批毕业生与学院公开决裂,这次决裂被称为“14人1”。1870年他们成立了“巡回艺术展览协会”。巡回展览派画家摈弃俄罗斯经院派画家的唯心主义美学观,以批判现实主义为创作方法和原则,决心把绘画艺术从贵族沙龙里解放出来,在创作思想上遵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原则——“美就是生活”及“艺术家的使命不在于追求那些不存在的美,也不在于去美化生活,而在于真实地再现生活”。



巡回画派一登上俄国画坛,就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柯夫和斯塔索夫等人的关注与重视。也许是性情相投,其中的不少人物曾被列宾充满激情地刻画过。展厅中,列宾笔下的社会评论家阿克萨科夫、作家屠格涅夫和列夫·托尔斯泰肖像堪称杰作。尤其是列宾在1887年夏天创作的《列夫·托尔斯泰肖像》,仅用了三天就完成了,他生动地捕捉到了托尔斯泰脸部的特征和内在丰富的个性,展现了画家惊人的洞察力。就连列宾自己也承认,在他创作的70多幅著名小说家肖像画和素描中,与列夫·托尔斯泰的脸相比,其他人都显得平庸无奇。


不仅是将文坛巨匠作为自己笔下的人物,“巡回画派”无论是风景画、肖像画、风俗画还是历史画都与俄罗斯文学靠得那么近,每一幅绘画都充满了文学的故事性、戏剧性、情节性和意境,整个展厅洋溢着久违的文学气息。



作为“巡回画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克拉姆斯柯依笔下的《无名女郎》是很多中国画家心中的经典。画中女子侧身端坐,转首俯视,显得高傲而又自尊,人物性格就在这样一幅肖像画中表现无疑。因为创作这幅肖像时,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同一时期,故有人说他画的这位无名女郎就是安娜·卡列尼娜。


“普希金诗歌中俄国冬天与秋天的风景、莱蒙托夫诗中祖国的形象、果戈里歌颂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涅克拉索夫诗中的俄国乡村,屠格列夫作品中描写的风景”都能在“巡回画派”的作品寻找到具象生动的画面。被契诃夫誉为“国王”的列维坦,是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 《宁静的处所》宣告了列维坦创作辉煌期的到来。画面描绘了黄昏时分,一座跨河的小桥通往修道院教堂,静谧而和谐。当时人们对于这幅作品的评价是其他艺术家都不曾像他这样对“俄国大自然微妙而透彻之美及其忧郁魅力”有过如此深刻的理解。


而另一位“森林国王”希施金是“巡回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巡回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家之一。他一生最钟爱的主题是森林。他所创作的《夜》曾在“巡回画派”首届巡展上展出,画面再现了俄国典型的仲夏日暮的静谧美景,山林浸淫在一片薄暮之下,“细节描绘堪称精谨”。



“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读俄罗斯文学、听俄罗斯音乐、看俄罗斯绘画。所有的综合加起来,他们的艺术可说是全世界唯一的最杰出地表达了苦难。”陈丹青曾经说过。列宾的《纤夫涉水》是他的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同题作品之一,讲的就是苦难。画面中,一位忧郁的老者带领着纤夫们迈着沉重的步伐直面走来。即便是婚嫁前的新娘,修铁路的工人,农村的婚礼,倒闭的银行还是地方法院,从人物到场景,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极为克制的痛苦和忧伤。


苏里科夫的史诗性巨作《女贵族莫洛佐娃》则承载着巨大的悲情感。 当时,俄国经历了一场全面的宗教改革,东正教教会出现了分裂。莫洛佐娃是此类改革的坚决反对者。画家聚焦于女贵族莫洛佐娃被带往克里姆林宫接受质问和拷打,以逼迫其屈从的瞬间场面。苏里科夫创作了无数版的习作,以完善雪橇上莫洛佐娃的人物形象和手部姿势,尤其是她高举的右手。本次展览展出的是其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版,也是人物动作的最终定格版。莫洛佐娃的脸部表情和深色外衣,垂落雪橇的衣缘和干草等,所有这一切都传递出了雪橇在行进中的动感。


列宾的《哥萨克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习作大概是展厅中为数不多的欢乐场景。画面表现了英勇善战、热爱自由的哥萨克查波罗什人自尊而独立的个性,色彩明亮、乐观,构图巧妙,极富张力。每个人都在笑,你却能从每个人身上看到不同的性格,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故事。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健慧  编辑:马龙)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