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打通“三链”,机器通电齿轮又转了

时讯

解放日报·  上观新闻

2022-05-14 19:52:16

“连门禁密码都忘了。”时隔一个月,当恺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刚重回公司时,竟然有点陌生,“但总算杀回来了!”他说。


恺佧生物是位于上海闵行的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创新型重组蛋白酶,是国内新冠mRNA疫苗研发公司的原料酶供应商。本轮疫情暴发后,一度停产。5月3日,恺佧生物拿到闵行区经济委员会批复的复工证明,当天提交完大巴通行证申请后,5日,包括王刚在内的19名员工回到了公司。


当前,上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条件日益改善。全市9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复工4400多家,其中首批666家重点企业复工率超过95%。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持续恢复、提高产能,龙头企业继续保持稳定生产。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1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复工复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像恺佧生物这样复工复产的企业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在封控期间静默的机器又通电了,停止的齿轮又旋转了,带动了整个经济链条以及链条上的一家家企业。


生产链


当代企业往往并非独立存在,而是联合体中的一环,它们不仅需要关注自身,也要关注上下游企业。因为企业间的关联性,复工复产必须考虑到整个产业链,而不仅仅是几家大厂。


关联性在汽车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整车产量占全国的15%—20%,零部件行业规模约占全国三成。在绵密的供应链传导下,密集布局这个地区的诸多主流零部件企业对下游整车厂商的辐射范围远超长三角,遍及全国。以特斯拉为例,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的一级、二级供应商近200家。


有研究机构统计,上海市第一批复工复产“白名单”上的666家企业,有249家为汽车产业链企业。昆易电子是一家从事汽车电子开发和测试服务的企业,客户涵盖众多整车和零部件供应商。昆易电子是第二批复工复产“白名单”企业,目前已有三四十名员工在公司闭环工作。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奇介绍,这些复工的员工负责产品组装测试,他本人和公司其他200多名员工(主要为工程师)则远程办公。“这样的安排基本能保证生产。”陈奇说,“不过今天有客户让我们去现场调试,因为出不了上海,工作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


麦睿菱测量技术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汽车供应链企业,专门为生产线提供测量设备。和昆易电子类似,麦睿菱也将员工分成两部分:11人复工,负责产品组装与调试;其他员工(主要是设计人员)则居家办公。公司经理黄圣斌介绍,复工十多天来,公司已经向客户交付了5台设备。“从财务数据上看,疫情影响是非常惨烈的,因为整个4月份没有开票,没有开票就没有收入。但实际上对订单的影响不大,虽然我们在家里,但是客户还是可以跟我们联系、下订单,人也不用见面了。”黄圣斌说。 下转 4版


(上接第1版)


物流链


连通生产链只是第一步。企业焦虑的还有物流。在疫情最严峻的阶段,不少企业经历了“原料运不进,产品运不出”的阵痛。复工复产,必须连通物流链。


2020年以来,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频受供给冲击。本轮疫情袭来,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原材料能否供应得上,各方极其关注。上海是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备、技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2021年销售收入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上海集成电路领域复工复产以来,芯片制造企业保持90%以上产能,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积塔半导体等保持满负荷生产,带动一批装备、材料、封测等产业链配套企业加快复工。


上海集成电路行业的“团购包机”在此轮疫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去年9月,受全球疫情影响,国际航班舱位紧张,由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牵头,在上海市经信委、上海海关和航司支持下,相关物流公司打通了光刻胶、防反射薄膜生成液等集成电路关键原材料的包机入境的各关键节点。今年4月,上海芯片界再次开启“团购包机”模式,平均每周有8至10吨光刻胶等原材料,以航空包板、商业包机等方式入境,极大捍卫了上海及周边芯片企业的“安全库存”。


中小企业打通物流的方式则更为灵活。昆易电子在上海周边城市设立了临时中转站,来自上游的原材料、发往下游的产品,都通过中转站中转。企业只需要申请一张物流通行证,就可开车往返于上海与周边城市的中转站。


“不过运输还是比较困难。我们5台设备虽然都发出去了,但都很费劲。”麦睿菱的黄圣斌说。


政策链


目前,企业复工复产会遇到各种预想不到的困难,产业链配套、人员返岗、物流运输都有不同程度的堵点。比如,前期有些街镇、园区担心影响疫情防控,对企业复工条件加码。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宏韬说:“这没有必要也不应该。”


打通这些堵点,需要贯通上下的政策链。吴金城介绍,上海逐步扩大了车辆通行证、人员复工证的发放范围。已制发10万余张复工证,帮助企业员工有序返岗;建立了苏浙沪跨省工作专班,协调2400余家长三角等兄弟省市在沪配套供应商复工及物流运输诉求。


在政策指引下,一家又一家上海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在临港“生命蓝湾”,一大半生物医药企业已重新开工。4月21日,三辆贴着“临时通行证”的专车驶入臻格生物位于“生命蓝湾”的生产基地,此行是为将复工人员接回公司,进行闭环生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建新说:“做药一定要抢时间、争速度,目前公司承担了几十个项目,无论是我们还是客户,都希望全力以赴保证产能。”


西南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当前上海产业链复工复产,推动行业供给端边际向好,在扩内需的大环境下,需求恢复需徐徐图之,基本面预期将逐步修复。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