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上海造”长四丙火箭52天辗转3基地完成4次发射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汤铭 通讯员 :王点

2018-05-23 09:57

5月2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抓总研制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顺利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这座联络通讯的“太空鹊桥”将为后续嫦娥四号的月球背面探测任务提供必须的数据信号保障,长四系列火箭又一次圆满完成了国家重大宇航发射任务同时,在52天里,辗转3大基地,完成4次发射,也创下了新纪录。



长四系列火箭作为一款常温推进剂的三级运载火箭,承担了我国大部分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算上本次发射,已经执行了56次发射任务,先后将90余颗卫星顺利送上太空,同时成为了国内唯一一型在酒泉、太原、西昌三个内陆发射场完成发射任务的三级运载火箭,适应性强、可靠性高是业界对其总结的显著特点。

长四火箭的强适应性并非一蹴而就,来源于细致全面的准备和面对困难迎头而上的精神。3月31日、4月10日、5月9日以及本次中继星发射,4次发射3个不同的基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状况对火箭和其团队而言提出了不同的挑战,以此次发射嫦娥四号中继星任务为例,西昌基地地处盆地,多雨、高温的气候特点和酒泉、太原基地的干燥、风沙形成强烈的反差。



潮湿的天气极易造成箭体表面或舱内结露,从而发生异常状况。尽管第一次在该类环境下发射,但这一情况并没有对试验队员们造成太大困扰,因为他们早早的就做好了准备。根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试验队成立了防雨防潮检查小分队,定期对塔架和箭体各部位进行检查,并通过放置变色硅胶,落实出厂前防水措施等手段,确保任务中产品安全、测试过程正常。



长四火箭作为常温推进剂火箭,发射时推进剂需保持在15摄氏度,然而5月的西昌基地气温维持在25度上下,火箭三级储箱体积小,加注后的推进剂温度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影响。面对高温环境和探月任务多窗口发射要求,试验队提早策划了推进剂提前调温、应急泄出和补加等一系列预案,确保了最终发射的成功。



作为我国现役主力运载火箭之一,长征四号的历史可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从首飞到形成系列,长四火箭前后实施了多批次技术改进,运载能力提高了20%,足足有500kg,卫星入轨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如今的长四系列火箭无论是面对单星发射,多星串联、并联发射或是搭载发射的任务要求,均可提供成熟的发射服务方案,可发射轨道覆盖近地倾斜圆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和地月转移轨道等不同的任务类型。整流罩直径也拥有2.9米、3.8米短/长、4米等的多种构型,极大的适应各种卫星的发射需要。

同时,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持续实施可靠性增长项目,长四火箭的可发射时间段也得到了长足增长,基本已具备全天候发射能力。无论是零下15度的低温,25多度的高温,甚至是小雨雪天气,长四火箭均能正常完成发射任务。



近年来,长四系列火箭还率先完成了控制系统的“去任务化”,并通过改进设计,逐步在单机、分系统和子级三个层面上统一产品状态,提高通用产品和货架产品的使用率,即将实现整箭级的组批生产,做到针对不同状态的卫星,火箭仅需做少量适应性更改即可完成发射任务,届时长四火箭的适应性还将更上一层楼。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汤铭 通讯员 :王点 编辑:傅群)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