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视频 | 浦东:留住“一方庭院”里的乡愁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慧莹

2018-06-16 21:28

在浦东,新市镇及乡村面积占比49.5%,广袤的农村,几乎是浦东的半边天;这大半年来,100多个村陆续投入了一场没有设计图纸的"美丽庭院"建设;从起初的不愿意、没有方向,到家家户户的全情付出、积极参与,小村小院也一天天在细微末节的改变中,漾出了农家别样的气质。那么,"美丽庭院"仅仅是风景美丽吗?浦东的镇 和村,又开始新的探索。


当人们走进泥城镇彭庙村,会觉得乡间的诗意栖居,不外乎如此:流水清澈,屋舍俨然,处处都透着精巧的"小心思",纽扣爬上墙成了装饰,瓦片重组成了围栏,老水缸搬进新花圃,掉落的松果做成竹风铃。



这段日子以来,浦东很多村宅院落,都在发生着赏心悦目的变化。竹林小径、桥水人家,谐音"竹"与"桥" 的新场镇祝桥村,也正在发动村民加入到这场"美丽庭院"的建设中。起初,当美丽庭院还是个概念时,村民并不太愿意改变现状。


新场镇祝桥村党总支书记罗玉仙回忆,当初到到老周家,前院后院有很多垃圾,因此清理垃圾是第一步,然而老周对此并不配合。因此,新场镇祝桥村党总支副书记蔡舟瑜在当时,都要逐家逐户地上门跟村民沟通解释,花园还是花园,菜园还是菜园,在不违背种菜种花的原则下面,怎样去弄得规范一点漂亮一点。


经过沟通,修轮胎的"老周"家,很快运出了4、5车垃圾,院子拾掇清爽,轮胎搭成花坛,脏乱的小院成了全村一道风景线,这让村民们渐渐动了心。大家开始出力、出点子、贡献旧家什。靠着废物利用,外加花些小钱,能工巧匠们把村里的公共部位装点一新。



看着自家菜地围起了漂亮的竹篱笆,还多了条林间小径,68岁的周永如老伯高兴得合不拢嘴,连种菜都变得更积极了,如今,他将菜园子打理得生机盎然。老周感慨如今环境这么好,以后在种子上也要规划一下,种得更整齐好看。让天更蓝,物更美,种得品种更多,这也是种享受。


形成良性循环后,事情推进就更简单了。村民们开始花心思整理自家菜园、果园、花园,很多村子还与附近高校结对,大学生们利用专业知识,帮农户们设计微景观,共建美丽"小三园"。浦东新区农委主任苏锦山介绍道,如今改变了以往农村建设中,政府安排资金,安排项目,做工程的思路。 这次把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热情激发出来了,参与基层自治的活力激发出来了。



当然"美丽庭院",不仅仅是风景美丽。很多村子对"美丽"的内涵还有更深理解。比如,借用村民闲置的旧宅,彭庙村80后的村支书,将社区事务服务,从镇上延伸到了村口。村民表示,庭院已经美了,但是服务要提升上去,就像一些琐事代办,救助,医疗等,到服务站路比较远,所以就近这个服务点设置了以后,大家就可以到这个点进行办理。



这个月初,曹路镇为新星、星火村定制的公交班车正式开始运行,一天8班,起点站是村委,来回一趟1个半小时。这辆串联起医院、菜场、银行、学校的班车,大大方便了村民去镇里办事。新星村村委主任黄建鑫介绍,"美丽乡村"其实是个系统工程,其中包括生活、环境、精神、文化,这些都是组合的。曹路镇党委书记吕东胜表示,必须要通过系统治理的设计,或者系统治理的思路,来全方位回应老百姓的需求和问题,这样才能把"美丽乡村"的内涵做得更加丰实。



村边大树,屋前小河,这一方方依然熟悉却已然变样的庭院,载着村民们难舍的乡愁,也载着他们稳稳的幸福。有人说,浦东的"美丽庭院"建设,是个‘半命题‘的作文,既不要千村一面,也不要眼花缭乱,而是鼓励因地制宜,变废为宝,花小钱、办大事;各村再通过一些自发的星级户评比,来激发更多人生活与创作的热情。今年底,"美丽庭院"将在浦东全面推开,以此来点亮美丽乡村的建设。而我们相信,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越来越多人会对"美丽"有更多、更深入的思考与理解,带动乡村生活由外及里的全面提升,为更多人留住,一方庭院里的乡愁。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慧莹 编辑:曾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