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

视频 | 揭秘北京冬奥冠军“战袍”背后的品牌力量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瑞 韩琼

2022-03-12 19:36

这届北京冬奥、冬残奥会,中国品牌安踏在各大冰雪赛场上频频露脸,几乎刷屏。品牌高曝光率背后的原因,是安踏的策略——他们同时赞助了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和中国运动员。北京冬奥11个官方合作伙伴里,安踏是唯一的服饰品牌和体育品牌。而要达成这个唯一,除了当下的财力和实力,还需要十多年前一系列战略布局的规划。2009年,安踏携手中国奥委会,成为官方体育服装类合作伙伴;2010年更进一步,安踏和中国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签约合作,正式成为“中国冰雪”的战略合作伙伴。十多年的谋划发展,沿着“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发展思路,安踏已经成长为业界公认的冬季体育服装的头部品牌。但鲜为人知的是,安踏更关注为拼杀赛场的运动员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比赛服定制服务。这类定制“战袍”在北京冬奥期间闪亮登场,助力中国运动员争金夺银,赚足眼球,但有许多细节回想起来,耐人寻味。为了了解冠军“战袍”背后的细节,我们专访了安踏奥运事业部总经理谢春龙。



北京冬奥会是谢春龙在现场参与服务保障的第七届奥运会。乘车前往首都体育馆“冰坛”的路上,他有些感慨。“这个地方,我在2009年就经常来这里。当年这个”冰坛“还没有,是新建的场馆。在家门口办奥运,心情不一样,有一种主人的感觉。喜迎世界来客,和全世界的体育人一起向未来,蛮开心的。”2月7日晚上有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的决赛。谢春龙走进“冰坛”,他和团队要保障“战袍”发挥实战作用。两天前,同样是在“冰坛”,短道速滑国家队已经为中国代表团赢得首枚金牌。近距离感受夺冠时刻,田径运动员出身的谢春龙很自豪。“他们穿着我们提供的‘战袍’,去参与战斗,并且取得胜利的时候,我们感觉就像我们自己在战场上战斗,也取得了胜利。”


和2月5日的畅快取胜不同,2月7日晚上的比赛充满曲折。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赛道上,碰撞意外不断。谢春龙近距离捕捉到了直播镜头没能记录下的一些细节。当晚,武大靖、任子威等中国运动员的肢体均在碰撞过程中,接触到对手高速运动的冰刃。其中,四分之一决赛遭遇碰撞后,武大靖迅速检查了小腿,发现赛服没被利刃划破,他继续完成了比赛。最终,在“战袍”护甲的保护下,任子威、李文龙在决赛包揽了金银牌。赛后,谢春龙道破了其中“不合常理”的奥秘。“短道速滑比赛服最高的一个科技要求就是防切割。它织布的纱线要比钢丝的强度强十几倍。这种纱线织成的面料,我们叫防切割面料。它是不会被冰刀划破的!所以,运动员在高速竞技的状态下,发生的碰撞、跌倒,我们的比赛服是可以起到充分保护作用的。”



竞速类比赛中,高水平运动员的成绩差距,常常在毫厘之间。有时就不得不比拼背后的科技力量。以中国短道速滑队的“战袍”为例,为了降低风阻,面料表面采用异性结构,该结构可以将运动员体表空气迅速导流;防切割相当于要给运动员穿一层轻量化的“金丝软猬甲”,而中国“战袍”做到了既是护甲又合身、舒适、保暖,难度可见一斑。“我们全身防切割的重量,是低于局部防切割比赛服的重量。也就是说,重量大幅下降的同时,它的保护强度、能力、等级大幅提升。”


安踏和中国代表团达成战略合作后,在前方部署了服务保障团队。这些前台人员陪同运动员吃、住、行、训练,实时记录运动员的身体数据。前台收集完数据信息便发送给中台,中台负责数据评估,而后反馈给后台。后台会根据精准的调研数据,最终输出最合适的运动装备。当然,在这个系统运行过程中,运动员也可以提出个人在外观上的定制需求。这次北京冬奥会赛场上出现的个性龙服“战袍”正是归功于这个系统的运转。


除了“战袍”,谢春龙还介绍了一双高科技“战靴”。2月11日晚,在北京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比赛中,中国运动员闫文港以4分01秒77的成绩获得该项目铜牌。这是中国队在该项目上获得的第一枚奖牌。比赛中,闫文港脚上穿的比赛用鞋就是谢春龙介绍的“战靴”。“这是中国体育品牌自主研发的高科技奥运比赛装备——钢架雪车鞋!过去钢架雪车比赛,我们中国运动员用的都是外资品牌。经过科研攻坚,我们成功地研发出来钢架雪车的比赛鞋,填补了这个项目的科研空白!”



除了为运动员定制的高科技“战袍”,安踏在全地形、全场景、多环境的奥运工作服上也下了一番功夫。他们为志愿者、工作人员和技术官员提供的红、蓝两色的全套装备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圈粉无数。“它涉及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地有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候,还有不同的工作场景。所以,我们对整个装备的功能考量,会更加充分。在保暖、防风防雨、吸湿排汗的内外层中间,我们采用了“炽热科技”和“石墨烯”面料作为填充物。使用过这些保暖装备的人,对我们的反馈和评价还是极高的。”



洛杉矶奥运会后,奥运会赞助商的入场券越来越贵。面对奥林匹克带给品牌的巨大收益,全球体育品牌之间的内卷日趋激烈。回顾历史,每届奥运会可能都会成就一个本土品牌。以北京冬奥会为例,65大运动品牌决胜冰雪盛会,其中迪桑特(2016年中国市场运营权归安踏所有)赞助的运动员共获得52枚奖牌、19枚金牌;斐乐(2009年已被安踏收购)赞助的运动员获得50枚奖牌、23枚金牌;安踏赞助的运动员则获得29枚奖牌、14枚金牌。冬奥会的品牌运营中,“安踏系”运动品牌名利双收。在打响品牌知名度,10年研发投入超30亿元来迅猛提升科技实力之后,安踏今年的业绩增长模式是否能为其他民族品牌打样?如果我们把眼光再放远3年,2021年8月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预计,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安踏、李宁、特步、匹克……国产运动品牌在万亿红利的品牌大战中,谁主沉浮?届时,谁又会是消费者、运动员值得信赖的网红品牌?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展露眼前。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瑞 韩琼 实习编辑:倪君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