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视频 | 上海:垃圾分类引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洪焕铨

2020-11-06 23:07

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到2035年,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两年来,上海全力以赴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居民区和单位分类达标率均达到90%以上,“新时尚”已然成为了“好习惯”。



“王书记,早上好,我要去垃圾箱房值守啦!”

“不用不用,从今天开始,我们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撤岗啦!”



2020年11月6日上午,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一场以“从'新时尚'到'好习惯'”为主题的情景剧正在上演。嘉兴路街道虹叶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静华和小区居民的对话,把时间拉回了去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的第一天,宇泰景苑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位开始试行志愿者不再值守的模式。


彼时,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考察时提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我关注着这件事,希望上海抓实办好。”



作为在虹口区率先试点垃圾分类定时定点的小区,宇泰景苑落实一小区一方案的政策,征询居民意见,撤桶并点,每天在固定时间由志愿者看守在投放点上指导市民垃圾分类,几个月下来,居民普遍养成了分类投放的习惯。


两年来,垃圾分类在上海逐步从“盆景”变为“风景”,像宇泰景苑这样的小区在全市比比皆是。



在万荣路上的荣和苑小区垃圾箱房,居民在指定时间陆续前来投放垃圾。最早,这里会有志愿者手把手指导如何分类,今年初由于疫情改为无人值守模式,一直到现在,分类时效一点也没有退步。推行垃圾分类以来,小区环境变美了,是每个居民切身的感受。


“你看,这里多干净,大家都自觉,不像以前垃圾乱堆,现在整洁多了。”

“熟悉了,也自觉了,湿垃圾要破袋,袋子丢到干垃圾里。”

“从不习惯到习惯,这是利国利民的措施,好!”


采访中,小区居民无一例外地点赞垃圾分类。



为了巩固成效,小区党员组成的自律小组还会不间断开展上门宣传,形成长效常态管理。


万荣佳苑居委会楼群党支部书记杨焕明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他们每周都有巡查,上午下午都有,比如楼道里下来的人,拎着垃圾,也会跟他关照一下。



此外,居委会还推出了公益"绿色"市集,鼓励居民把垃圾中分拣出来的可回收物兑换生活用品,促进源头减量。


万荣佳苑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张春兰感叹:开展垃圾分类以来,湿垃圾很明显的一个增量,干垃圾很明显的减量,而且,居民的整体素质也好,社区的党建引领下的治理也好,真正提高了社区管理的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到10月底,全市年度日均湿垃圾分出量达9318吨,干垃圾处置量控制在14173吨,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5948吨,有害垃圾分出量为2.6吨,垃圾四分类在实现三增一减目标的基础上巩固保持。



2020年11月6日,市绿容局和虹口区政府主办的“从'新时尚'到'好习惯'”主题座谈会上,市分减联办副主任、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认为,目前,上海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要清醒认识到垃圾分类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适应新形势下垃圾分类新要求,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补短板、强弱项,务必做到高度重视不松懈、执行落实不打折,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展望未来,他认为,要深刻把握“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全力提升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要紧密依靠基层治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建立上海垃圾分类长效常态机制,加强基层创新治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探索特色宣传动员模式、源头分类智能化监管装置等创新实践。



唐家富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两年以来,上海经历了意识提高、知识普及、行为转变、习惯养成,不断地演绎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内涵,使垃圾分类逐步变成了好习惯。两年来,垃圾全程分类的体系基本行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习惯基本养成,下一步,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深化演绎垃圾分类新时尚,使垃圾分类逐渐成为我们低碳绿色的文化,同时,要深入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通过垃圾分类,实现十四五规划中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洪焕铨)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