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视频|清明将至 错峰祭扫能为公众所接受吗?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赵一凡 李维潇

2017-03-24 15:14


视频:清明将至 错峰祭扫能为公众所接受吗?


清明将至,上海各大墓园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客流高峰。近千万人的扫墓大军,近百万辆的扫墓车队,这给城市管理出了一道难题。 3月23日,上海市人大代表、民俗专家、行业专家齐聚浦东图书馆,为缓解“清明时节扫墓难”问题建言献策。


错时祭扫:理念先进,市民接受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清明时节,各大墓园管理压力颇大。”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副主任魏超在会上表示,“墓园外道路狭窄,车辆增加,30分钟的路有时甚至可以堵2小时。墓园内空间有限,扫墓客流激增,外加清明多雨,走路都不方便。”清明高峰扫墓的“用户感受”并不理想。为了缓解清明、冬至大客流的压力,多年来,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及各大墓园一直通过举办各类民俗特色活动、提供优惠和便利措施,致力于向社会倡导六大民俗节日错时落葬、错时祭扫理念。然而,现实中市民对“错时祭扫”的接受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数据显示,去年清明期间,上海共有884万人次、87万辆车次出行祭扫,同比前一年实际祭扫数分别增长3.6%和1.2%。虽然“错时祭扫”的呼声渐起,然而清明扫墓人数不降反增,也让殡葬行业困扰不已。


代表建言:线上追忆,多种祭扫方式让爱传递


如何让错时祭扫落地生根?上海市人大代表李飞康和朱如安在会场上为大家出谋划策。“老百姓在清明扫墓真是艰难。”市人大代表李飞康举例称,清明那天,市民清晨起床,早晨6点就开始被堵在墓园门口。“墓园里到处是人,何谈悼念的气氛?扫墓更像是走流程。”李飞康表示,对先人的悼念可以在清明,但贵在日常。对先人的尊重不在形式,而在心里。这是错时祭扫的核心思想。


“清明扫墓这一传统观念确实很难一下子扭转。”市人大代表朱如安表示,虽然推广错时祭扫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但观念改变需要潜移默化,也需要措施来催化。“清明祭扫压力大,那我们得告诉市民,还能在什么时候扫墓?集中祭扫问题多,我们还得告诉百姓,还有什么更好的祭扫方式?”朱如安代表建议称,除了环保节地葬,殡葬行业也可以依托互联网,做一些新型祭扫方式的尝试。“通过线上的追忆,缓解线下的压力。线上线下相结合,爱才能更好的传递。”



专家献策:移风易俗,社会进步


除了清明、冬至扫墓,市民还可以如何错时祭扫呢?魏超表示。“我们着重向市民推荐在中国传统祭祀节日进行错时祭扫,如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以及祈圆节。”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维国也给市民支起了招,“扫墓,一年四季都可以!”他提到,中国古时就有“四时祭扫”的传统,其中,中元节的影响最大。在日本甚至将中元节设置为法定假日。赵维国表示,引导错时祭扫,还能让市民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赵维国同时指出,错时祭扫的前提是移风易俗,“尽孝追思,可以是一束淡雅的菊花、可以是一首婉转悠长的乐曲,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形式。”他认为,移风易俗的殡葬文化是发展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赵一凡 李维潇 编辑:周杰)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