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不可能!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开赛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云
2019-11-16 16:03
这个周末,2019-2020 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在普陀区同济二附中鸣锣开赛。这项被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市16个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288支赛队同台竞技,比拼创意、展示团队协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今年的DI主赛场,普陀区共派出67支赛队参赛。队伍数连年创新高的DI,究竟有何魅力?
五大类赛道均有黑马,八分钟挑战不可能
DI是一个体现动手动脑相结合、科技与艺术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相结合的教育项目,通过竞赛可以使学生们的素养得到全面提升。DI由团队挑战+即时挑战两部分组成,五大类团队挑战各有侧重点,参赛队员们需要根据赛题要求,表演一个八分钟的短剧,同时需要融合道具进行展示。
今年的团队挑战赛题相较往年呈现出了全新的挑战难度与新意。“观赏性强”、“贴近生活”成了赛题关键词。在赛场上,参赛学生们用创意诠释赛题,各种奇思妙想、打破常规的解决方案纷纷涌现、令人刮目相看。
挑战A“迎刃而解”侧重于技术性,需要学生们制作一个现实生活中能够使用的“发明物”。
挑战B“初次接触”侧重科学性,是关于一个全球热门话题“环境保护”,主题方向是调研外来物种和一个生物栖息地。
挑战C“一二三茄子”侧重艺术性,主题是“一张照片”,学生们需围绕这张照片产生前、瞬间、产生后展开表演和制作道具。
挑战D“救援行动”侧重即兴表演,今年赛题特别强调配音的效果,学生们需要了解并掌握“拟音”的产生方法与技巧,需要利用意想不到的材料制作产生“超强能力”和“超弱能力”的音效。
挑战E“纸牌奥秘”侧重结构承重,今年的承重结构摒弃木质作为材料,启用扑克牌和胶带制作结构,同时要求在现场组建,全新的挑战、全新承重与测试的方式,更加贴近生活。
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是制胜法宝
每年DI开赛,都特别期待各赛队展示的他们奇思妙想。作为东道主的同济二附中此次共派出3支队伍,分别参加挑战A、挑战C和挑战D。挑战C的领队李晓亮老师介绍说,他们初次尝试DI,研究赛题、制作背景、即时挑战训练都由学生完成。
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的“花儿B队”就是其中一例。所有队员都是学霸,但缺乏参赛经验的他们这次却遇到了“DI难题”。他们这次选择了挑战B“初次接触”,“从拿到这个赛题开始,我们真是伤透了脑筋,到底是什么外来生物和栖息地接触,初次接触就会让彼此产生变化呢?”带着问题,队员们走进校园,看着天上的飞鸟、路旁的树木、池塘里的鱼,到图书馆,翻阅书籍,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最后他们从下雨天蚂蚁搬家的故事中找到了灵感。
在比赛过程中,他们克服了大量的困难,“队员有住宿的,有走读的,还有不同年级的。我们只能在每天晚餐后排练1到2个小时,但是能保证每周至少排练3次,其余时间用来制作道具。”这段旅程让他们感觉收获满满,“我们通过DI提高了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白了想象力不是平白无故就产生的,也需要大量的积累。并且在团队合作中一定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在普陀青少年中心小学组“神马都队”的队员们眼里,DI是一段旅程,一路上看到了队员们各自的闪光点。队长杨若语来自华师大附小,在学校担任大队长,在她眼里,每个队员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优点,“有队员执行能力很强、记性好;有队员丰富的表演经验;有队员的手工能力强;有队员的搭建能力强;有队员的颜值非常高。”她认为无论结果如何,每个人都为团队贡献着自己的心与力。
33支“明日之星”队 感叹萌娃脑洞大
同样备受关注的明日之星作为DI非竞赛级别项目,于去年落沪,今年参赛队伍数猛增至33支。今年,萌娃们要讲述一个探索外太空的故事。参赛队员每人都需要扮演一个角色,团队需要制作一个发射装置、设计一个布景,同时还有一个可以人为操控的木偶作为第八个伙伴加入探索计划。
DI是全年龄段参与的教育项目,从幼儿园萌娃到青春少年均可参与,其包容性、多样性可见一斑。今年活跃在赛场上的还有两支大学生队伍,在高中时代他们就与DI结缘了。
参与DI变成了一种不能割舍的情愫。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DI是块吸铁石,每年新老队员聚会,老带新,新拉新,一起承担失败与一起分享喜悦。今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们”纷纷发来视频祝福DI新秀们。DI,俨然成了桥梁与纽带。 老队员们对DI的热情不变,新队员们对DI的憧憬不变。也许只有参与过DI的校友们才能明白DI的魅力所在。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云 编辑:傅群)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