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

视频 | 当青年人遇见AI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柳依

2018-09-19 13:40

人工智能到底会怎样改变人类生活?其实并没有唯一的确定答案。


不过业界达成共识的是,人工智能产品和场景应用一定是未来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那么,作为未来时代主力军的年轻人,对人工智能会有怎样的看法呢?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跟随几位同学,去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各个展馆体验了一番。



一场激烈的乒乓球赛,在这台庞伯特机器人和风华初级中学初一学生施则行之间展开。自诩会点儿乒乓球的小施同学很快败下阵来,小脑瓜顿时被无数问题填满。机器人回球如此迅速,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线路预测的?有一天它能打败孔令辉吗?



庞伯特机器人项目组工程师张文给出了答案,原来它是通过两个摄像头,看到乒乓球的位置,继而可以预测出它在哪个地方打这个球。至于是否能打败孔令辉,张文回答说,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



作为学校科技社团的小达人,施则行和马哲铭跟随老师来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体验酷炫科技。这款能识别人脸相似度的机器,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依图实时人像聚类引擎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安防领域,比如我们背后有个疑犯库,这个人在这个摄像头前出现,被拍到了,它超过了95%的话,就证明这个人就是逃犯。”



而这款会模仿人写字的王阳明机器人,把小马同学的签名模仿得惟妙惟肖。它又是怎么做到的呢?机器人是怎么知道写字的轻重呢?


王阳明写字机器人项目级工程师张炜介绍说,原来在平板上做了一个重力传感,人在写字时按得重一点,机器人就会识别到。



此外,在会场里还能看到会讲故事的机器人,会下围棋的机器人,会自动翻译的机器人,会纠正英语口音的机器人,能自动批改作文的机器人,各种人工智能的神奇应用让两位小同学大开眼界。


风华初级中学学生马哲铭说:“在以后的日子,可能就是个充满AI的世界,可能我们在街上见到的都是机器人,人就只是编编程,然后让机器人去做其它的事情。”


风华初级中学学生施则行说:“所有的工作都被AI做了,以后我就回归田园生活。”


风华初级中学科技老师徐捷说:“可能对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爱科学,努力学科学的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无论怎样变,都能适应时代的变化。”



如果说,两位初中生是带着好奇看热闹,那么罗曦和张迎梁两位上海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在读博士,则是带着研究目的来看门道的。



在AI+医疗展馆中,有一款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可以通过模仿步态,来帮助患者训练行走能力,上海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罗曦看到后认为,可以考虑输入患者正常走路的数据,让康复训练更个性化。


罗博士说:“他可以在前期训练的时候把以前那个人身体损坏之前的视频作为一个训练数据,来教会这个机器人,这个特定的人他的步态是什么样子的。”



在体验一款可用意念控制的小车时,张博士发现,不管自己在想什么内容,只要在思考,小车的速度就会加快。


上海科技大学在读博士张迎梁说:“未来的脑电波可能不是平均的强弱,有很多种不同频段的脑电波来控制,所以说他可能会实现更多多维度地控制和更精细地控制。”研发人员证实,利用不同脑电波波段实现更精准的操控,确实是人工智能康复领域的发展方向。


强脑科技中国区负责人贺欢说:“比如今天我还带来另外一款产品,是一个智能假肢。智能假肢通过识别多维度脑电信号去控制他学会单指的运动,他就可以去弹钢琴、打字和做精细化的动作,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生活中来。”



人工智能,作为建立在计算机编程和大数据库基础上的用于模拟、延伸、扩展人类智能的新兴技术科学,它更是人类智慧的容器。而研究者们结合市场需求,利用自己所学不断推进产品应用的精细化发展,也是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欣喜的看到,人工智能的弄潮儿中,不仅有科学家、企业家,还有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青年人。产业发展离不开社会氛围,相信未来,一批人工智能行业顶尖人才,一定会从这一代年轻人中脱颖而出。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柳依 实习编辑:冯蕊)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