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视频 | “雪龙2”刚刚下水!最先进极地破冰船上海制造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书馨

2018-09-10 17:36

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今天下午在上海下水,并正式命名为“雪龙2”号。它的建造,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快来看记者刚刚发回的现场画面!



今天下水的“雪龙2”号为13000吨级,总长122.5米、宽22.3米、结构吃水8.3米,装载能力约4500吨,最大航速16.8节;它具备双向破冰能力,艏向能在覆盖有0.2米厚积雪的1.5米厚冰层上,以2至3节的速度连续破冰。在遇到很难“拱”的冰脊时,船体可以转动180度,让船尾变成船头。尾部的螺旋桨能在海面下削冰,把10多米高的冰脊“掏空”,从而突出重围。

“雪龙2”号船装备了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和自洽,进而成为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与资源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科研人员可在船上开展极地海洋、海冰、大气等环境基础综合调查观测,进行有关气候变化的海洋环境综合观测取样,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海底地形、生物资源调查。

“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符合国际最新规则的极地科考船。在环保、安全性、技术性能等等方面,满足了更高要求,将成为全球第一艘符合国际最新规则的极地科考船。



我国已经有了“雪龙号”,为什么还要新建科考破冰船呢?

我国现役的“雪龙号”科考船1994年10月首航,至今已经执行了约40次南北极科学考察任务。不过雪龙号并不是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科考破冰船。它诞生于1993年,最早是乌克兰建造的一艘能够在极地海洋运输货物的货轮。虽然我国从乌克兰购入该船后,根据南北极科学考察的需要进行了改进,但是规格到底,雪龙号终究是一艘货轮,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科学考察需要。

2014年1月2日,“雪龙号”在成功营救遇险的“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船员后,不幸被海冰围困,突显了它破冰能力的不足。作为基地考察和海洋科学研究的移动平台,极地科考破冰船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一国在极地科学研究可达到的水平,在极地事务中的话语权,以及维护本国基地权益的能力。日本、印度等国近年来纷纷启动了极地科考船的建造项目,因此我国也迫切需要一艘更先进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雪龙探极”已被列入我国“十三五”规划重大工程之一,加快建设中国极地科考装备,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既是船舶工业面临的新机遇,也是一项艰巨的新挑战。



“雪龙2”号采用“国内外联合设计。2012年,“雪龙2”号项目启动国际招标,最终选中芬兰Aker北极公司,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该公司设计方案的破冰功率和船型设计更符合需求。通俗地说,就是它的“底盘”比较好,今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升级。

除了“底盘”,“雪龙2”号也具备先进的双向破冰能力。此外,“雪龙2”号还大大改善了通讯条件,科考队员在船舱里就能够跟家人实现语音,甚至视频聊天。这在过去的极地科考船上是无法想像的。

据悉,“雪龙2”号船接下来将进行系泊试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预计明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执行我国极地考察任务。“雪龙2”号的首秀预计在明年7月,先去北极,验证它的破冰能力,9月份返回。然后在当年11月份,再跟着和雪龙号一起道出征南极。

此外,防寒能力和的破冰能力更为出色的,中国首艘极地重型破冰船规划已经启动。 未来,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队将逐步形成“雪龙”系列,在国际极地科考领域进一步发挥大国责任,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力量。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书馨 编辑:朱永斌)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