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人人能感受!在每一件大小城事里的“城市温度”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齐越
2020-06-26 21:13:59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一定是人性化的城市,其背后是城市治理的精度与气度。从因地制宜、实施“一小区一策”,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到攻坚克难、打通滨江岸线,保留城市记忆,切实还江于民,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采访中切实感受到,上海正在用城市的温度,温暖着这座城里的每一个个体,通过“以人为尺度”的精细化的治理,打造着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圆梦之地。
“我新家在五楼,第一次乘这个电梯,我好兴奋!”这是我们第二次见到卜爱珍阿姨,上一次,她还蜗居在墙体发霉的底层陋室,两年后在同一地点,这里竟变成了厨卫成套的敞亮电梯房,今天是她第一次走进新家。
“看过平面的图的,这里应该是灶头间、这里是卫生间,还有这个房间,我太喜欢了!”卜阿姨难掩兴奋,她悄悄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即使在脑海里已经想过无数次新房子的样子,但今天仍然让她喜出望外。“以前梦想就是给我房间稍微大一点,不要朝北,我也没想到要阳台,就想我房间里能有一点点阳光,煤卫能独用就很好了,现在没想到那么好,太好了。”
原先,卜阿姨居住的是一片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砖木结构老公房。外部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内里空间局促,厨卫共用,她和老邻居们的生活十分不便。老居民们曾经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天花板和墙面常常会脱落下来掉在头上,吃饭的时候会掉在菜里,卫生间也十几人合用,为了尽可能保持卫生,家家还要自备马桶圈。
由于本体条件较差无法修缮,又因规划等限制无法加层扩建改造,得益于"一小区一策"的实施,一个拆落地改造计划应运而生:先拆除7幢老旧不成套房屋,然后在原来用地范围内新建3幢3层住宅和2幢7层住宅楼,包含158套成套独用一室户,家家户户拥有独立厨卫和阳台,高层住宅还"一步到位"自带电梯。卜阿姨当年签约、搬离时说的那句“晚上做梦都要笑醒”,仿佛还在历历在目。
如今,梦想正在照进现实。月底新房就将正式交房,尽管现在家徒四壁,但卜阿姨已经早早勾画出和90岁老母亲在家享受冬日暖阳的样子。“我看了这个房子,心里热乎乎、暖洋洋的……”卜阿姨说着说着,不禁热泪盈眶。
如果说卜阿姨的梦想从推进家门开始,那刘老伯的小心愿,就要从家门口的黄浦江说起。
“这个腿爬楼梯都不好爬了,什么运动才适合我呢?”这里是滨江沿线的一个党群服务站,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社区健康师正在为社区居民们传授针对老年人运动的"小窍门"。自从两年前驿站启用以来,这里便成了刘顺和与"老伙伴们"家门口充满欢声笑语的"全能会客厅"。
然而对于刘老伯而言,这里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刘老伯和老伴在黄浦江边的上海第二印染厂工作生活了40年,由于临江而建、彼此隔断的各种工厂、码头、仓库,他们从未有机会像现在这样真正亲近母亲河,看江不用长途跋涉去十六铺码头的心愿更是遥不可及。
“以前确实是靠江边,但真正的黄浦江看不到,因为周围都是工厂”,刘老伯说,“现在我每天早上晨练都在黄浦江边,天热晚上乘风凉也到黄浦江边,太惬意了。”
刘顺和妻子沈慧静说起在江边看灯时,笑得合不拢嘴。“特别是晚上,还有过年过节的时候,灯开起来很好看。本来要到外滩去看,现在这里看看就很好,以前这和梦想一样,简直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实现全面贯通,社区服务也逐步走进滨江驿站,让市民们从临江不见江,到能够在江边走一走,甚至留下来。社区健康师、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副教授王雪强说:“希望让周边的居民不仅享受到滨江周围的美好环境,还能得到一些运动健康方面的专业服务和指导。”
卜阿姨还在新家中久久不愿离去,畅想着未来的生活。旧房改造正在加速推进,不成套的居住环境得以改善,同时,随着老房加装电梯的加速,至今全市共有1124幢房屋的居民,已经或者即将像卜阿姨一样住上电梯房。上海正用人性化的城市治理,温暖着这座城市中的人们。杨浦区房管局城市更新科负责人陈颖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他们还会持续通过拆除重建、加扩建、加层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加快旧住房的改造,让居民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高速发展的上海,没有忽视"沉默的少数"发出的声音,它可能是城市转角专为有需要人士开辟的无障碍坡道,也可能是家门口那个变身公共客厅的全能小菜场,它可能是专为"夜归族"守候的那班延时地铁,也可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全城发动,尊重每一个个体,呵护每一种梦想,这正是人本上海的温度所在。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齐越 编辑:佩佩)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