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6″

视频 | 新闻透视:看不懂的外卖包装费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龚海韵  乔楚

2024-01-15 17:18:43

最近,1元的外卖包装费冲上了热搜话题,事件发酵持续多日。起因是因为消费者在外卖平台下单奶茶时,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包装费悄然涨价了。这笔费用的收取到底合不合理?这几天,透视记者对此展开调研。


《新闻透视》记者龚海韵


最近,有消费者在网红茶饮“霸王茶姬”的小程序点单时,6杯奶茶被收取了6元包装费,但到手一看,实际只有三个包装袋,这就让人搞不懂了,一个包装袋可以装4杯奶茶,但包装收费怎么按杯收呢?


随后,该品牌回应称,这三个保温包装袋,是每个两元,平均下来一杯饮料的打包费确实是一元。不过,今早记者专门去到门店,表示只需要纸袋子,但店里却直接给了个同样的保温袋,而且没有额外收费。



这就让人更疑惑了,那这外卖时突然加出来的包装费,到底是因何而收?是平台要从中分一份,还是店家变相加价呢?


饿了么客服给出回复:“打包费是商家收的他根据材质、数量、已经打包的服务来综合定价的。”而店家的回答却与其相悖:“平台收的,包括包装费、配送费的话,平台也是顾客一部分,然后扣商家一部分。”



平台和商家互相甩锅,而这外卖中加收不明不白的“包装费”,还并不是个别现象。记者在多个平台和小程序中试了一下,以奶茶为例,打包费大多都是1元,最便宜的6毛,但基本都是按杯数结算。还有盒马,之前被爆出买任何产品,都会被自动收取包装费1元,没得选。


随后就有市民反映买的是类似一箱水一袋米这样明显不需要额外装袋的产品,依然会被收取包装费。之后,盒马才在系统内做了调整,取消了这一类产品的包装收费。



而京东到家,则把这个费用标注为“包装服务”,收费也是1元,如果不选,则无法下单。京东方面表示:“包装费用包含人工成本、人工捡货、敛货、完整的交付给到你,不只是包装袋成本的费用。”



不少消费者表示,这种收费法,其实就是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大家不能选择是否需要包装,更不能选择包装的形式和类别。“以前好像那种保温袋还有可选项的,现在那些保温袋好像都不让选了。”“如果它有两个版本的话,我肯定只买简易版本的。”


对此,市消协也表示,外卖商家以包装费、打包费这些五花八门的收费名目,实际上就是一种“价外加价”。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表示:“如果说这些所有的成本都在价格里面,那么消费者就很容易进行比较,这种价外收费消费者非但没有选择权,而且据业内的一些反应来看,可能他还要从中赚取不小的利润。”



对此,田小丰律师认为:“首先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另外就是消费者的选择权,也就是说,对于是不是要选择更好的包装,比如说保温袋,应该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比如说便宜一点的包装,甚至不收费的包装,这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权利。”


说起包装费,其实要追溯到2008年,当时是为了提倡环保,我国开始全面禁止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袋,同时推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很多人也逐渐养成习惯,会带上个环保袋去逛超市。到2020年,上海又提出餐饮外包外卖服务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但实际上,装外卖的袋子和包装这几年是越搞越复杂,到底可不可降解,大家也并不清楚,人们掏钱买回的五花八门的外卖包装,大多也并不会二次使用,而是沦为了垃圾袋。环保的初衷早已变味。



市民在采访中表示:“外卖袋子有时候觉得花钱买了挺浪费,1块钱呢,我会留着,攒很多。”“我是环保主义,我平时超市的塑料袋都不用的,我觉得最好纸袋子拎一下就行,毕竟不是所有都是降解材料的,现在还有很多不是很容易降解。”



随着外卖、快递这些服务的盛行,在不少商家的算盘里,限塑令其实已经悄悄的变为了卖塑令。甚至消费者掏了钱,都不知道这所谓的包装费,到底是为服务埋单?还是为包装袋埋单?不论商家还是平台,至少应该给到消费者选择的权力,让消费者决定是否需要加码、保温等包装增值服务,哪怕要收费也应更加透明,到底是什么包装,需要用到几份,而不是消费者在付完账单后,才发现中了包装费的“圈套”。



记者:龚海韵 乔楚 编辑:由由酱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