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视频 | 艺术家 | 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得主——王平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2019-05-08 08:12

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是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由文化和旅游部在中国艺术节期间评选产生。4月19日,经过推荐、评选、公示等环节,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的十位得主揭晓。万晓慧、王平、由长平、陈素琴、周虹、梁伟平、曾小敏、刘丹丽、曹舒慈、雷佳(按姓氏笔画排列)10位表演艺术家获此殊荣。


我们将带您全面了解这10位艺术家台前幕后的故事,感受他们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艺术人生。


今天,让我们来听一听王平的故事。


王平


中国评剧院旦角演员

国家一级演员


代表作


评剧《母亲》《藏地彩虹》《良宵》《马本仓当官记》《评剧皇后》《城邦恩仇》《林觉民》《秦香莲》《金玉奴》《花为媒》等


王平:只要站在舞台上,我就全力以赴


从小,王平就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11岁时不顾父母的阻拦,酷爱评剧的她坚持要报考天津市宝坻县评剧团学员班,成为了剧团最小的学员。“那时人家都叫我小不点儿。”5年后,王平考取了天津艺术学校,又过了3年,中国评剧院和北京戏曲学校开办定向委培班,面向全国招收4个插班生,王平以出色的成绩,成为了4个幸运儿之一。


与其他从小在戏校学习的孩子不同,王平从接触评剧,就开始在舞台上摸爬滚打。“我们县评剧团经常要去田间地头演出,小学员就和老演员一起,收拾好行李卷,往拖拉机的斗里一扔,晃晃悠悠就下乡了。那个时候乡亲们对于戏曲的热情空前高涨,台下掌声越热烈,我们在舞台上就越来精神儿。”王平说,学艺初期的大量实践,让她快速积攒舞台经验,更重要的是她发现,她爱上了在舞台上的感觉,对评剧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从县剧团到中国评剧院,回忆起学艺时,王平充满了感激,“许多评剧老前辈对我都照顾有加,他们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我开小灶,不仅把对剧目的理解、对唱腔的把握毫不保留地教授给我,我更看到了他们目光中对我的期待。尤其是我的恩师——白派表演艺术家刘萍。师父在我从艺的最近十年为我在艺术上真正的成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评剧院将创排原创评剧《母亲》,剧中表现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北京密云一位叫邓玉芬的普通农村妇女,将自己丈夫与五个儿子全部送上抗日战场,最终他们全部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悲壮故事。



力求通过一个平凡人物、普通家庭的视角出发,以小见大,折射出无数中国母亲坚韧顽强的优秀品质,引导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第一次见到导演张曼君的时候,由于此前双方互不相识,王平发现,张导对于由她来饰演邓玉芬并不是很有信心。“我知道张导对我饰演这个角色有犹豫,剧中人物年龄跨度大,和传统戏曲不同,邓玉芬这个人物所处年代离现在不远,如果演得过于脸谱化、符号化,观众一定不会接受。”王平告诉记者,虽然在接到《母亲》剧本的时候,自己已经在评剧舞台上演出20多年,塑造了众多舞台形象,但影响力只是在评剧圈,在全国戏曲界她依然默默无闻。


正是因为初次见面时张曼君的犹豫,让王平下定决心迎接挑战,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完成担纲主演《母亲》的任务,向张导证明自己的能力,“遇到困难就退缩,这不是我的做事风格。”王平说。


那年5月,全剧组的人一起到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张家坟村,那是邓玉芬的家乡。王平记得那天天气很好,一尊邓玉芬的花岗岩雕像屹立在村口,雕像的背后是静静流淌的潮白河水,远处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松柏。虽然不能算是世外桃源,但也是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当这里的宁静被侵略者的炮火打破,土地被占领,亲人被屠戮,一个母亲应该怎么做?一个中国人又应该怎么做?”王平理解了邓玉芬的做法。


王平眼前出现了自己外祖母的样子,那是一个裹过小脚,没念过书的农村老太太。外祖母老年间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嫁给外祖父后,安于在农村生活,拉扯几个孩子长大成人。“在我的印象里,我的外祖母从未对贫困艰难的生活抱怨过一句,每天她想的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如何让这个家生活得更幸福。”王平说,“她就没有一点委屈么?但她从来不说,这也许就是一个母亲的隐忍。我想如果有人肆意践踏她视若珍宝的生活,我的外祖母或许也会像邓玉芬那样做。”


在心中竖起了人物形象之后,王平专心投入到《母亲》的排练。最初的排练,每天大概都要8到10个小时,其中的多段戏需要演员饱含情感演绎,尤其是其中“认子”一段。在这段戏中,日本侵略者将村中的男青年集合在一处,让每位母亲认领,以便找到隐藏在其中的八路军。邓玉芬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八路军战士也在其中,在激烈的情感矛盾中,她最终舍弃了自己的儿子,认下了八路军战士。在那段戏中,王平既要展现内心巨大的痛苦和挣扎,还要踉跄着唱出那句“莫怪大婶我狠心,将心比心想一想,天下哪个母亲没有爱儿心……”



在排练中王平几乎每天都在泪水中感受母亲撕心裂肺般的痛苦,在接下来的200多场巡演中,王平极富感染力的表演,让每一名观众感受到了一个母亲的痛苦、坚强和决绝。王平通过对人物的深入揣摩、对唱腔的控制和艰苦的排练,以及极具戏剧性的舞台张力,打动了观众,也打动了张曼君。张曼君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王平是上天给我的一个大惊喜。”


“从艺37年来,我从来没有拒绝过一个舞台角色,不管是传统评剧《麻风女》中的小丫鬟还是新编评剧《良宵》中的李秀茹,亦或是《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李云芳,再或者是让自己拿下“文华表演奖”的这部《母亲》。我热爱评剧,更热爱舞台,角色没有大小,只要站在舞台上,就要全力以赴。”王平认为,评剧曾经火爆一时,到如今成为小众艺术,这是时代发展带来的结果,“作为演员,怨天尤人或者自暴自弃对于这门艺术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评剧人要做的就是坚持和专注。”


拿到“文华表演奖”,王平要感谢的人很多,学艺过程中的各位恩师,剧院的领导同事,评委会的评委们,以及一路跟自己走来的观众。尤其要感谢《母亲》剧组这个优秀的团队,200多场的演出,大家一起苦一起乐,齐努力,共奋斗,才有了《母亲》的骄人成绩。王平说“我对舞台有一种无法言喻的爱,以我一平凡之人去演绎一个个不凡的灵魂,每每想起,阵阵感动,为之努力,我无怨无悔。”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