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视频 | 五四历史钩沉——说不尽的《新青年》

SMG摄界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张乐 丁琎燕

2019-05-03 19:20

一百年前,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兴起,一群青年人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让“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点亮了启蒙之光。



一百年前,一盏“五四”明灯顺势而亮,烛照了中华大地的破碎山河。“千年暗室,一灯即明。”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兴起,一群青年人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让“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点亮了启蒙之光。



提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不得不提由陈独秀先生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作为五四新文化时期的重要刊物,与其说它是一本杂志,不如说它是思想和武器。



刊物是精神载体,精神皆来之于人。在近代中国一步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要想改变中国,首先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发起了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



1917年初,随着陈独秀就职北大,《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迁到北京,由陈独秀个人主编变成由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等北大教授轮流主编的同人刊物。这一时期的《新青年》大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大力提倡白话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由“改良”而“革命”,态度愈加激进,言辞愈加锋利。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主持编撰《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刊发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文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继李大钊、陈独秀之后,在《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的影响下,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进步青年也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1920年6月,陈独秀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人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初步定名社会共产党。经过酝酿和准备,8月,在陈独秀主持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定名为“中国共产党”。9月,经过改版,《新青年》由原来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转变成为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


道不完的沧桑史,说不尽的《新青年》。一百年后的今天,在历史与现实的观照中,《新青年》的历史意义显得更加深刻,五四精神的时代丰碑也愈发巍峨。


关键帧: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
梦想有翼,青年有责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张乐 丁琎燕 编辑:沈佩佩)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