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新闻放大镜

视频 | 公园24小时开放 噪声扰民问题何解?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崔信淑 陈昱卉 阮丽

2024-04-18 14:20

4月18日,上海市区最大的免费公园——世纪公园开始试行24小时开放,该举措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


随着“公园城市”加快打造,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全市超过六成的城市公园已实现24小时开放,市民可全天候享用城市绿色空间。今年,上海又将推动30座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见绿、近绿、亲绿,让公园和绿地更好地为民所享,受到市民普遍欢迎。然而,对这一便民举措公众仍然存在不同意见:有人觉得公园就该“物尽其用”,开得越久越好,也有人认为24小时开放成本太高,还可能引发噪音扰民、破坏生态等一系列新问题。


市民服务热线12345的投诉显示,一些公园紧邻小区,24小时开放后的确出现了投诉增多的情况。



家住闵行玫瑰里小区的李女士反映,她所居住的小区与诸翟公园仅一河之隔,深夜里稍有动静就听得一清二楚。今年3月的一个凌晨,公园里传来一男子高亢的歌声,久久不散。被吵醒后,李女士只能无奈拨打110。而早在去年11月,该公园刚实现全天开放时,有人凌晨4点就入园吹萨克斯,居民投诉后,公园工作人员出面进行了制止。目前,园内也加装了分贝仪和摄像头进行监测,同时加强夜间巡逻,劝阻扰民行为。此外,公园晚上9点后会通过熄灯“变相”关园,控制噪声。


从实践来看,公园24小时开放,除了深夜“唱歌声”、“乐器弹奏声”等噪声污染,还面临不少开放难点。


比如,相应的配套设施能否跟上,特别是公园里的厕所能否24小时开放;还有公园内的一些游乐设施,如果涉及到人身安全的项目,在夜间无人管理的情况下,是否会存在安全隐患;夜间灯光相对昏暗,公园河边湖边有无防护栏杆等设施设备;此外,全天开放可能产生的非法摆摊、派发小广告等不文明行为能否被及时制止等等。


针对24小时开放可能带来的矛盾,不少公园也在破题。例如,杨浦区采取“一园一策”开放模式,划分出夜间的开放区域和封闭区域,明确夜间游园管理措施,晚上六点以后不允许开展有声娱乐活动,明确各部门在开放中的管理责任,并写入“开放方案”。



除了以公约的形式来维持秩序,硬件设施方面,一些公园已经在游乐场、游船码头等区域拉上围栏,以及在公园的人工湖周围装上照明灯和电子围栏,一旦有居民接近会响起提示音,同时监控也会予以显示,提醒安保注意查看。


针对投诉较多的噪声扰民问题,目前,上海相关部门也在准备推出公共场所噪声的规约管理机制,促进社会自治共治。


公园24小时开放,不止是开放时间的延长,也意味着进一步打开公共空间的边界,相应的管理该如何跟上?在特约评论员王攀看来,推动公园绿地24小时开放,首先要在开放前进行评估,再针对性地予以应对。他说,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无疑带来很多好处,可以满足市民夜间休闲等需求,也展示了一个城市更大的包容度。不过,空间开放打破了多重边界,公共管理面临更大挑战,比如说安全问题、管理问题、光污染问题、噪音污染问题等等。不过,在技术发达的今天,这些问题都可以一一去化解。比如,可以通过智慧园区的管理系统、感知系统、噪音监测、智能灯光、电子围栏、游园导航等技术手段做到全方位的保障。再如,可以对居民区、生态敏感区、有安全风险的水域等实施分区管理,夜间不开放。



王攀表示,当前,公园24小时开放对不少城市来说是新尝试,尽管之前做了不少探索,但是要推行好,还需要不断地积累相关夜间开放经验,做更多的努力。尤其是在试行阶段,要与周边居民做好沟通互动,多听取民众意见,及时改进相关开放措施。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之外,职能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开放方案和管理制度,明确属地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开放之后加强日常管理。园方也要和属地的各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来确保公园24小时开放后的有序和安全。


王攀还建议,在公园24小时开放前,通过媒体、公示栏等对市民游客进行规则提醒、强化规则意识。市民游客也应文明游园,意识到自身的某些行为可能会给周边居民带来烦扰。公园不计成本为市民,市民也会更加自觉为城市,只有不断促进社会自治共治,才能推动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编辑: 陈昱卉 阮丽
责编: 崔信淑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