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

视频 | 新闻透视:“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的背后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戴晶磊 夏祺 高原 王毅 汤捷

2023-11-20 10:36

黄浦江、苏州河,曾经工厂码头绵延,为上海孕育了厚重的近代工业文明。因而,如何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自然成为“一江一河”贯通提质中的重要课题。2020年,拥有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远东最大的煤气厂、火力发电厂等十余项“全国工业之最”的杨浦滨江,作为唯一的工业遗产代表,入选国家首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全国工业遗产的活化更新探路制度创新。因近代工业文明而兴起的工业遗存,当其以"集群"的方式融入城市发展、市民生活,该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我们不妨去创建三年的杨浦滨江找找答案。



杨浦大桥下,101岁的永安栈房里,世界技能博物馆刚刚在这里安了家。市民游客称:“新老结合会碰撞出很不一样的东西,又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格。”


这里曾是永安公司的棉纺织仓库,改造中,设计团队尽量保留了原本的仓 库空间特点,打造了一个棱柱层叠的开放式中庭,让参观者能直面早年的工业印记。



世界技能博物馆总设计师、同济大学教授李立介绍:“从一楼到四楼,这个结构柱直径是逐渐在变小的,非常符合结构荷载越来越小的规律,也就是说在1920年代当时的建筑结构设计已经能做到非常精准,在今天来看这是它非常珍贵的历史信息。”


放眼15.5公里杨浦滨江,像永安栈房这样的不可移动文物、优秀历史建筑,足有87处之多,在活化更新的过程中,哪些必须要留,哪些可以更新,哪些历史片段需要还原,都要有根有据。



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朱音奇表示:“这次是从单一的文物本体建筑保护,向集中成片的工业建筑集中成片的保护去进行推广,以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为主线,建立了以点到面、从传统到当代、从生产到生活系统性全要素保护利用体系。”


从2019年开始,由规划、文旅部门组成的先遣小分队,就时常出没于滨江沿线的各大厂区采集信息,看得见的厂房设备,看不见的历史片段、水文信息等,他们都要“收入囊中”,为后续工作打牢地基。



“包括周边高大的乔木等等都会考虑到,还有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希望通过全方位全要素的收集分析,能够保留我们区域整体的时代特征。”杨浦区规划资源局规划科科长吕勤说道。


同济大学的这支研究团队则是这场城市更新的智慧大脑。



仅过去一年里,他们就对六处滨江老建筑的2000余张历史图纸和1500余张历史照片进行了数字化归集。几十年的变革中,很多资料早已遗失、散落,团队一边收集亲历者的口述历史来补充,一边还起草了一份流程指南,希望制度化推进工业遗产的系统性保护。


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国际)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周鸣浩告诉记者:“当我们去挖掘这些工业遗产档案的时候,其实看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有机的系统,包括里面的人事档案、财务档案、包括一些生产记录、技术革新的档案,可以去还原工人阶级当时的生活状态,还有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在历史浪潮中的一些基本信念。”



而来自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团队,则为杨树浦发电厂,编制了《工业遗产保护项目图则》,从厂房本体,到设备机组早年的工艺流程,一一罗列,明确了老房子里的各种细节要如何来做保留保护。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卓刚峰称:“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要保留,有的空间是可以改变的,有的空间是很有价值的,1921年就建好了,必须原样保留,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师再去做发挥,去植入新的业态。”


根据工业遗存的现状和历史,实施分类保护,既要延续文脉,也要激发更新的动能。在此基础上,杨浦滨江的未来蓝图已逐步明确,将以三大重点项目带动区域组团改造,让生产、生活、生态,沿着黄浦江岸线相生交织。



上海杨浦滨江(集团)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钱亮:“以这次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创建,会对滨江功能进行更多维度的完善,使老百姓在杨浦滨江宜居宜业宜乐,对所有的人群都有一个各取所需的满足。”



工业+儿童友好,工业+文化创意,工业+绿色生态,工业+红色文化……当工业遗存遇见都市生活,在未来的杨浦滨江,还会碰撞出无限可能。


(记者:戴晶磊 夏祺 高原 王毅 汤捷 编辑:由由酱)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