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视频 | 美国务卿视中国为最大对手! 王毅为啥反谈合作?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一叶  陈维琴

2021-03-16 16:46:13

最近,有两场重磅讲话,举世瞩目。3月7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3月3日,美国务卿布林肯发表了其就职以来的首次外交政策讲话,概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八个优先事项。


于是,我突然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们把这两场讲话放在一起来看,会发现点什么呢?两国在看待中美关系的问题上,有何冲突点和契合点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


第一,中美如何看待双边关系? 


在布林肯所提的八大外交优先事项当中,中国是唯一一个被单独点名的国家。布林肯宣称中美关系是美国“21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考验”,因为“中国是唯一一个拥有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实力的国家”,而且他认为中国挑战了美国的“所有规则、价值和关系”。


听到这种表述,不少人可能觉得心里一惊,因为很多年来,我们习惯于美国单独点名俄罗斯,把俄罗斯看成是最大挑战。我记得在去年美国大选的时候,有媒体问拜登说:“哪个国家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拜登回答说是俄罗斯。当时呢,很多人还觉得舒了一口气:还好,拜登心里的老对手依然是俄罗斯嘛。


但如今,拜登政府终于亮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把中国的“地位”上升到了“地缘政治最大考验”。对于这种说法,我们当然要警惕,这说明美国把中国看成“最大对手”的思维已经固化,而且美国是带着冷战思维去看待中国的。


大家想想美国当年是怎么遏制苏联的?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各种手段都用上了,所以未来美国有可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来施压中国。总之,美国政府虽然换届了,但是对华思路没大变化,还是充满了冷战思维、霸权思维。


那么,王毅是怎么谈中美关系的呢?他说到了这么几个关键词句:“ 有分歧有矛盾在所难免”;要“避免冲突对抗”;“要在公平公正基础上良性竞争”;“中美要合作,合作的清单就在眼前”。其实,中方对于中美关系的理解是一贯的,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这么一比,中美之间,谁更大气谦和,谁更心态开放,高下立判。 


第二,中美关系的“绊脚石”,有没有解?


在谈及中美关系的时候,王毅首先指出了美国的一个“老毛病”,就是“长期以来,美国动辄打着所谓民主、人权旗号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在记者会上,各路记者问到关于台湾、香港、新疆、南海问题的时候,王毅或点名或不点名地敲打了一下美国。


的确,过去几年,中美关系紧张的一大“绊脚石”就是,我们处理“家务事”的时候,美国总要来“掺一脚”。


王毅发出的“不要干涉中国内政”这个message,相信美国很快就Get到了。彭博社7日发文称:敦促美国停止干涉中国内政,这是王毅记者会的重要部分,也是拜登上任以来北京对华盛顿发出的“最尖锐警告之一”。


但这一警告,美国能听进去吗?


布林肯谈到中国的部分不算长,一共五段,但还是透露出了一些端倪。美国打算怎么对付中国呢?一共有三个方面:第一,联合盟友;第二,打“人权牌”;第三,“投资美国工人、美国公司,要求公平竞争的环境”。第三点我不多说了,其实就是沿袭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



我们先看第一点“联合盟友”。布林肯演讲的八大优先事项之五就是盟友关系,他表示:“盟友是美国独特资产,有了他们,美国能做的更多”; “美国要与盟友合作,因为我们加在一起的分量让中国难以忽视。”


不过,布林肯话锋一转又说:“我们要明确,真正盟友意味着共同承担责任,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而不仅仅是我们出力。”


我觉得布林肯这话的意思是,要拉着盟友一起来干涉中国,但又不想投入资源,那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呢?


究其原因,美国现在的外交极度受制于内政,抗击疫情、重振经济、弥合分歧等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哪里还有足够的资源去联合盟友呢?


我们来看第二点“人权牌”,布林肯的原话是:“我们要在新疆人权或香港民主受到践踏时,站出来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中国将会更加肆无忌惮。”


所以答案很明显了,拜登政府不但不会停止干涉我们的内政,还可能加大力度向中国泼脏水,来干涉中国内政。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布林肯在讲话中反思了美国在海外的军事干预,认为这种举动成本太高,他说:“重大军事干预之后的日子,总是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寻求外交途径是多么重要。”


由此可见,美国未来在“干涉他国内政”的时候,主要靠“文斗”不靠“武斗”,在此顺便提醒一下对面的民进党,你们指望的美国“保护”,是彻底没戏了。


第三,中美如何相处:合作、竞争、对抗?


中美之间如何相处?两人在讲话中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王毅表示,可以“在公平公正基础上良性竞争”但“无论从两国还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合作,都应当成为中美双方追求的主要目标”;而且“需要合作的清单就放在我们面前”。


而布林肯的说法是:“该竞争的时候竞争,可以合作的时候合作,必须对抗的时候对抗,而且美国有必要以强大的姿态与中国接触。”


首先,本届美国政府还是进步了一点点的,至少表达了“该合作的时候合作”的态度。那么在哪些方面合作呢?布林肯发表讲话的当天,美国也发布了《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里面明确提出中美可以在气候变化、卫生安全、军备控制和防止核扩散等问题上进行合作。



我想说,美国的算盘打得很精啊,因为在部分议题上,中美可能不需要进行特别艰难的讨价还价,就可以达成某种程度的合作。比如说,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本来就有目标,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再比如说,在公共卫生问题上,中国早就表明了态度,愿意同国际社会守望相助,为全球抗疫做贡献。《外交政策》也写了篇文章分析说,美国根本不需要为与中国的气候合作牺牲太多。


但不管怎么说,合作是一件好事儿,因为有合作就会产生牵制。这很好理解,好比两家公司要合作几个项目,如果A公司在某一项目上猛坑B公司,那还能指望B公司在其他项目上与A公司合作吗?所以,如果中美能在部分领域合作,将会对两国关系起到正向作用。


不过,我们还是要注意美方“竞争+合作+对抗”的新策略。美国可能会在军事、经贸、科技领域与中国激烈竞争,因为在这些领域上,美国不愿意跟中国合作,但也没法跟中国“撕破脸”。而在意识形态、价值观领域,美国很可能选择对抗。过去五周,拜登政府炒作“新疆种族灭绝论”,就是端倪。


说到底,美国人对于“修昔底德陷阱”,“零和博弈”这些概念中毒很深,看到其他国家崛起,就觉得难以接受,觉得你肯定要挑战我,我得想办法打压你。


这也让我想起了美国《外交事务》日前发表的一篇文章,是由知名政治学家格雷厄姆·艾利森和经济学家胡祖六共同撰写的。虽然这篇文章依旧带有对中国的偏见和指责,但是也承认了中美两国在过去50年中携手合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且向新一届美国政府谏言说,应该继续与中国保持接触。


格雷厄姆·艾利森是谁?就是那个《注定一战:美国和中国能否逃脱修昔底德陷阱?》的作者。



既然“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都有如此建议,那么拜登政府是不是也应该仔细琢磨琢磨呢?让中美之间少点对抗,多点合作呢?


说到底,美国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时不时地对我们放一些狠话,但是落到实处,两国究竟如何交往,还是要坐下来好好商谈的。


18号,美国务卿布林肯与国安顾问沙利文将前往阿拉斯加,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会面,这将是拜登政府上任后中美高层的首度会晤。


希望这一“面对面”,可以让中美关系重回正轨,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