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海波:用体育精神做广播

时讯

SMG发布

2022-03-25 16:26

金话筒、首席主持人、上海长江韬奋奖得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闵行区政协常委、上海市武术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消保委全委会委员……诸多头衔与荣誉加身的海波,首先是一个有趣的人。

在开始对话前,海波开门见山地说:“别人写过的,你就不要再写了。”

干了近三十年媒体工作,他显然知道读者想看什么。“不要吹嘘、最好是批判。”他睁着标志性的大眼睛,透着他的诙谐,透着他的趣味智慧。

我是一名体育记者

什么是别人没有写过的海波?几个小时前,在朋友圈,流转着一则原产于海波的朋友圈图文。他发布的是此次疫情爆发期间,医废收运焚烧单位、上海固废处置公司的工作人员凌晨时分的工作情况。“全员裹尿不湿上班,这是个不为人知的特殊防疫战场……”寥寥几语,勾勒出全民抗疫的氛围与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虽不是在做新闻报道,但媒体人功底尽显。

严格说来,抗疫新闻,也不是海波在平素工作中报道的领域。“我是一名体育记者。”海波如是定义自己。




上世纪90年代初入媒体行业,他在电台里做大学生节目、文艺休闲节目,修炼两年创办一档火爆的《球迷俱乐部》节目,然后开始进入体育报道领域,做《990空中体坛》,火力全开。“体育报道,点燃了我对新闻职业的全情热爱。”

海波的手机里保留着他遇到17岁的姚明时的合影、保留着他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采访科比的工作照、一张张在甲A联赛现场的解说留影……体育报道给他留下许多难忘瞬间。

在他做北京奥运火炬手时被抓拍的照片上,他和身边的少年火炬手一起跳了起来,画面上的他分明也像个孩子那样沉浸在最纯粹的快乐里,他用孩子般的语言来形容当时的感受:“天啦!那种感觉!”




但其实,刚走入体育报道领域时,海波除了知道绿茵场上有22个人在追一只足球,对其他规则都不甚了解。是骨子里的好奇、不服输,让他一头钻进去,进入了甲A联赛的黄金年代,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什么东西越不会,别人越觉得你不可能办到,就越激发我的斗志。”

很多年后转身回看,海波发现,自己骨子里的这股支持他朝前冲的不服输的劲,其实是很符合“体育精神”的。什么是体育精神?岂止胜利的狂欢和拼搏的快感。

海波永远不会忘记自己骑着自行车,从虹桥骑车到江湾,去做报道,那份快乐与辛苦共存的滋味;不会忘记多少次看着球员在赛场时的努力,又见证他们输赢时的快乐和失落;从一开始听教练说“尽人事听天命”不知道什么意思,到一场场比赛让他明白这个道理。

体育就是人生,赛场也通着生活,海波的报道里除了有专业,更有属于他的视角和温度。




渐渐地,海波也从报道者成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2017年,他代表上海武术协会去俄罗斯为申办上海武术大赛做陈述,为上海赢得举办这项国际赛事的机会;2019年,他参加了在韩国光州举办的国际泳联世界大师赛冠军赛,不是报道者,而是参赛者。

说到这些经历,他的眼睛里放出光,但又有谁知道,飞去俄罗斯的飞机上,他因为病痛,一路都是躺着的;谁又知道,他在光州入水比赛前,还差点打了退堂鼓。体育给他带来的体验,丰富而多层次。

我在热线里解几何题

有人评价海波是“新闻圈里的体育人,体育圈里的新闻人”,这足见得海波的跨界能力。而与报道体育并行,海波还有一个公众身份和名牌节目在上海家喻户晓,他是常青节目《海波热线》的掌门人。

这档开播于2001年的听众热线类节目,内容涵盖百姓生活方方面面,从投诉出租车绕路到解决家门口的河道堵塞,从揭秘名表维修潜规则到怎么找回丢失的手机;节目“关注社会新闻,传递听众呼声”,对主持人有很高的要求,不仅仅是要主持人脑子快、反应快,更要对社会方方面面了解,不能有知识盲区——但请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洞悉天下事?所以,海波在主持这档节目之初,备感压力。




记得早年,上海市关于“燃气报警器”的投诉非常多,一次热线节目中,消费者、燃气公司、安装公司都集合在节目里,各有各说法,一场唇枪舌战下来,海波头都晕了。

但与做体育报道时类似的不服输的劲又上来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私下,他疯狂背各种法规、条例,大量去搜集各类媒体上的报道、案例,一点点去了解、去熟悉、去分析。因为看过球员们为了赛场上的一个球,平时付出多少汗水,他知道,为了节目里接好一个电话的那几分钟,背后需要多少的准备。

《海波热线》陪伴听众二十年来,细水长流,但其实节目给各界带来过的震撼,数度掀起惊涛骇浪。报道名车异味事件,引起央视新闻频道3.15专题报道;追踪被盗手机被刷机案,得到新华社跟踪报道……因为在节目中接触积累大量案例,身为政协委员的海波,多次带着关于“共享单车管理”“适老化改造”“消费预付费卡管理”的提案,走入政协会议,为群众发声。

但直到今天,海波在做这档以他名字命名的节目,依然“如履薄冰”,因为每一次听众来电都是一次不期而遇。听众们不断遇到新问题,挑战就一直存在。比如最近海波就在为屡屡接到关于买菜软件上被封号的投诉“头疼”,听众表示自己无辜,但海波在他的讲述中听出破绽。还有未成年人手机游戏充值引起的争议,究竟如何界定,都是实际操作中的难题。




热线里的案例,往往就像几何题目一样难解,海波形容自己做的工作,是抽丝剥茧,找到解题思路。如何遇到难题不慌乱,如何不被一面之辞带了节奏?“要高度地冷静。”海波说。而这,其实也是一种体育精神。看似不相同的体育报道和《海波热线》,原来也是相通的。“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有体育精神,不计得失、不计成败。任何比赛都只有一个赢家,但参与了就要全情投入!”

不能消失的是我的热情

体育精神与工作相通的,还有“热情”。“永远不能消失的是热情!”海波打开了他2021年的记事本,不分大小事,全年无休,热情满满。




这些年,除了报道体育、做好《海波热线》,海波还策划组织孩子与院士对话的公益科普活动。现场几百个孩子与学术领域最顶尖的院士对话。

孩子的提问常常让人脑洞大开,他们会问:“人的记忆会不会永远能被保存?”“身为科学家,你小时候尿床吗?”这样的问题,学术泰斗虚怀面对,跟孩子们趣味互动,百无禁忌;孩子们增长知识,院士们也为孩子们的想象力折服。

多次活动下来,除了孩子们很踊跃,院士们也表示希望多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燃起了大家共同的热情。




除了做系列性科普活动,海波还策划了为纪念徐光启诞辰编排的越剧新剧《海上光启》,那是他在无意中接触了一个民营越剧团,深受感动之后,投入的又一新领域,为此做了很多越剧推广的工作。旁人看来海波是兴趣广泛、活力无穷,他却又用了孩子般的语言来形容:“好玩儿!一群人创作越剧新剧,好玩儿得不行!”

“好玩”“乐趣”“热情”,是在与海波对话时,最常听他说起的几个词。“我对广播的热情,从没有随着时间、年龄、压力、病痛、压力……各种变化而消退。”




海波记得他得金话筒那年,有人用他的领奖照发了一张图,配文: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意即广播主持是躲在节目背后的人。他很享受那种“躲着”的感觉。

他记得好几次不期而遇老听众,对他的节目如数家珍,或者乘坐出租车,司机聊起喜欢的节目,说到《空中体坛》《海波热线》里的海波,展开关于海波高矮胖瘦是老是年轻的各种猜测。海波不会自报家门,他会加入对方的讨论,听听平时(当面)听不到的评语。

这时的海波,很享受此刻的“有趣”。深层来说,带着神秘和想象,这是广播的魅力;简单来说,声音带来的乐趣,做广播就像捉迷藏的游戏——“好玩儿!”


( 编辑:陶亦益 )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