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视频 | 迁徙·2017丨鸟网上的鲜血和栖息地的沦陷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赖瑗 陈瑞

2017-04-12 08:06

每年春秋两季,天津的上空都会格外热闹。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候鸟迁徙驿站,每年有近百种,数以十万计的候鸟,在长途跋涉后希望在这里寻得一方沃土,停歇,觅食,然后飞往下一站。

一路迁徙,一路求生。


庞大的跨省野鸟产业链:逮个鸟算什么


去年国庆节,一则“天津万米网海捕杀野生候鸟”的新闻轰动全国,曝光了天津、唐山两地两万余米的鸟网,保守估计挂网死鸟有5000余只,解救活鸟近3000只。密密麻麻的鸟网,撕开了长期以来该地存在的违法捕鸟、卖鸟市场。

有志愿者说,“万米鸟网”事件前的天津,有芦苇地的地方几乎必有鸟网。




当时几名志愿者在天津汉沽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内进行巡护,傍晚时分,发现有一片芦苇地的鸟叫声特别奇怪,不停地叫。凭多年经验和直觉,他们认为很可能是诱鸟器的叫声,果然,跟着一溜不停叫着的小喇叭,首先发现的就是这两排鸟网,挂着被困的鸟儿。随着清理解救工作的进行,志愿者发现在这片区域里竟然藏着数量惊人的鸟网,多达万米。

志愿者向记者介绍,这片芦苇地之所以会藏身数量巨大的鸟网,多半是因为它在荒郊野外,无人看守,罕有人迹。当时,志愿者发现了十几条“人工”小路,这都是捕鸟人用专业割草机开出来的,鸟网则在路两侧层层叠加。虽然鸟网众多,藏身于高而茂密的芦苇,却也不容易被发现。多亏诱鸟器的叫声暴露了它们的存在。

万米围网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野鸟产业链。

天津护鸟志愿者王建民告诉记者,一张十多米长的鸟网价格约为七八块,放几只猪肝就能做诱饵。很多鸟贩子会雇佣当地的农民,早晚各收一次鸟,一张网只要能网住几只鸟,就能回本。违法成本实在低廉。

回迁飞来的鸟,体力消耗巨大,都比较瘦,鸟贩子通过喂食一种特殊的饲料,把小鸟迅速催肥,腹部养出一层黄油。此时,只要有客户要货,鸟贩子就会迅速将鸟闷死,冰冻,保证送货过程中鸟的体重不会减轻。这些鸟,多数销往广东。广东接应的经销商会对鸟进行扒皮、褪毛,像白条鸡一样一条一条地冷冻,送往各个餐馆,端上饭桌。至此,一条龙的利益链算是完整了。



去年,天津当地的鸟保志愿者联合公安局、林业局等多个部门,共同捣毁了多个养殖贩卖窝点。其中最大的一个,鸟的数量达到4万只,厂房里全是一层层垒起来的铁笼子。一层笼子的高度仅为20-30厘米,这样狭窄的空间里就有十几只鸟在不停地扑腾挣扎。



“万米网海”事件之前,天津一直是捕杀野生鸟类的重灾区,也是野鸟市场的重要中转站。鼎盛时期,鸟市的日均成交量在万只以上,很多鸟贩子从农民手上收购的数量都可达到上万只,不少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甚至包括濒危鸟类。很难统计每年通过天津地区流入各地的野鸟有多少,但经此地销往广东的鸟类数量最为庞大。

用志愿者的话说,“很多人觉得,逮只鸟算什么大事儿,何况这么大片芦苇地没有人管,鸟贩子从鸟网上摘了鸟就偷偷运走了,谁知道能有多少。”

只要利益还在,消费市场还在,贩卖就不会停止。


天津今年难觅鸟网 新的重灾区却不断诞生


“万米鸟网”事件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治拉开了序幕,严厉打击涉鸟违法现象。仅仅一个月时间,天津市共侦破非法猎捕、贩卖野生鸟类案件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收缴放飞野生鸟类1.5万余只。曾经猖獗一时的天津鸟市,终于得到了遏制。

近日,记者再次走访了“万米鸟网”的事发地,用割草机开拓出来的小路还在,地上偶然可以看见几只死鸟,志愿者说这是去年救助时从鸟网上扔下来的死鸟。但今年确实已经难觅鸟网,能听见稚鸡叫声,能看见鹰盘旋在空中搜寻猎物。

记者继续走访天津市区内的多个花鸟市场,以前买卖野生鸟的地方现在都已经被清理干净,市场内也张贴了“禁止乱捕滥猎,非法出售收购野生鸟类”的牌子。一位经营多年观赏鸟生意的老板说:“这里经常有志愿者来进行爱鸟护鸟的宣传,以前这个市场里到处都是卖野生鸟的,现在没有了。”一名路人也摆摆手说:“这里哪儿还有卖鸟的,都没了。”



天津今年的情况似乎还算乐观。不过,迁徙季来了,志愿者的巡护工作依然是每日不断,他们担心稍有懈怠,违法捕猎就会死灰复燃。

不过,在全国的其它地方,捕鸟行为依然在不断发生。在“全国举报拆网协作中心”的微信群里,几乎每周都可以看见关于各地又发现鸟网的信息。其中广东省的梅州、揭阳、饶平等地成了今年的重灾区。从三月底开始至今,一线护鸟志愿者在这些地方又拆除了万米鸟网。

填海工地十几米之隔 是遗鸥最后的立足之地


捕鸟人的天罗地网,让候鸟的迁徙之路布满鲜血,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栖息地的减少和食物的短缺,是对整个物种更加致命的威胁。

此时的滨海新区八卦滩,有六七千只遗鸥在这里觅食,长途飞行让它们瘦得皮包骨头,镜头下的遗鸥,在泥潭里拼命地叨食微生物。这里是它们重要的中转站,补充体能,结成配偶,为飞往繁殖地做准备。


遗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物种,世界上发现最晚的一种鸥类,全球数量仅有一万三千余只。天津作为中华遗鸥保护地,每年有超过1.1万只遗鸥在滨海新区的沿海滩涂经停。

然而在八卦滩湿地十几米之隔的地方,就是填海之后的施工工地,挖掘机正在加班加点地开工,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大货车经过,扬起厚厚的沙尘。不久的将来,一片新的大楼即将拔地而起,似乎没人在意不远处的这片海滩上,有六七千只濒危鸟类在求生。



“填海造成的海滩减少,现在遗鸥只剩下一点点海滩,如果能保护好还可以,如果继续填海,对这个物种的影响应该是致命的。”

遗鸥湿地滩涂的减少,是所有候鸟栖息地的缩影。

王建民是土生土长的天津滨海新区人,对这方水土有着深厚的感情。2000年前后,他开始关注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并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下来。2004年左右,湿地和候鸟进入了他的视野,他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在王建民的镜头里,曾经有七八万只鸟在夕阳下飞翔,这样的场景已经难以重现。虽然迁徙季依然有很多鸟类在此停歇,但原本呈带状分布的栖息地变得越来越集中。因为填海造成湿地潮间带大量减少,很多鸟只能挤在一个地方。如此一来,本就匮乏的食物链无法支撑众多鸟类在此觅食,它们只能在一片湿地停留几天就飞走了。也许它们能在别的地方找到食物,但也有可能它们体力补充不够充分,再也没法迁徙到下一站,这样对整个物种是灾难性的毁灭。


王建民告诉记者,最让他痛心的,是花费了巨大生态代价填的海,却变成了一片片荒地。有些填海之后的土地,甚至已经荒了七八年。裸露着细小的沙尘,即便是晴天,一刮风就扬尘,晴天里遮天蔽日的沙尘,让远处的房子都难觅踪影。原来是海,是候鸟的家,如今是沙尘之下的一片死寂。



1952年开港到2010年,天津港口的陆地面积已经扩大了60倍。在2013年的天津临港产业区规划中,天津港又投资600亿填海造陆,规划新造陆地面积40平方公里。已经获批的《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显示,至2020年,天津的建设用围填海规模控制在92平方公里以内,“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但在志愿者的眼中,“经济开发的广阔空间”有了,天津的海却也快填没了。填海带来的不仅是候鸟栖息地减少,更让整个海洋生态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将来我不在了,希望我家乡的这片湿地还在, 我家乡的鸟还会来,将来让我们的子孙还能看见这样的自然美景。”——王建民

部分视频素材由天津护鸟志愿者王建民提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赖瑗 陈瑞 编辑:施荔)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