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视频 | 视频|8集微纪录片《上海记忆:他们在这里改变中国》③——黄浦江的风暴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7-12-01 18:01

多年以前,这个叫做陆家嘴的地方,还是一片农田,沿着江边到处都是废弃的仓库。三十年后的今天,它的天际线,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象征——中国转型为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强者。但很少有人知道,1921年7月,当中共“一大”在黄浦江对岸召开的同时,陆家嘴的烟草工人,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就在这些摩天高楼伫立的地方,奋起反击虐待工人的工头、争得了加薪的权利。这是中国崭新的工人运动初次的胜利!

第三集  黄浦江的风暴

上海成都北路897号,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在中文里,这个名字念起来有些拗口,它来自日语,意为“中国工会秘书处”,在二十世纪早期,日本传播而来的诸多进步思想影响了年轻的中国革命者们。
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于1921年8月,它成立的日子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仅仅相差不到一月,它的目标是在全中国建立各级工会组织。
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史料中,我们能看到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8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标准,职工福利、劳动保障等等。这些今天看来习以为常的权利,在那时却是工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这里收藏有一份请愿书,呼吁北洋政府通过《劳动法案大纲》,带头署名的是一位共产党人、组织者邓中夏。将近一百年前,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与工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一百年前的上海,已经开始加入早期全球化的潮流,成为世界工厂的一部分。沿着黄浦江和苏州河,工厂鳞次栉比,至今还有不少遗迹。

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战胜中国,清政府被迫签署《马关条约》,根据条约,日本获得特权,可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各地港口向外贸开放,尤其是条约中的“任便”二字,即中国官方无权控制,不能添加任何条件,令中国人感到屈辱。

西方各国资本也蜂拥而来,因为欧美看到赚钱的机会来了。从此,一个保护主义的时代彻底结束。自古以来以农业立国、国税依赖于田赋、禁止民间兴办实业的天朝律令被彻底打破。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监管松散对于外商是巨大的诱惑。例如,日本国内已经通过了保护工人和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日本企业转移到中国,就能逃避这种监管。从理论上说,在中国,使用童工同样违法,但是,当时的中国,军阀当道,靠暴力和武装来维系统治,立法几乎等于空谈。

既然无法可依,那么无底线的剥削就比比皆是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主要的流通货币是银元,银元由银锭铸成。我身后的照片,几个码头工人正在外滩搬运银锭。于是,一些工厂主,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就开始施展一些惊人的诡计,当然,吃亏的都是工人们。
这种银元叫做“袁大头”,上面描有袁世凯的头像,他在清朝灭亡后窃取了大权执掌北洋政府。这种“小洋”是铜铸的,发工资的时候,工人拿到的往往是这种“小洋”也叫“铜钿”而不是银元,“铜钿”的价值,每天是跟着铜价涨跌的。发工资那天,1600个铜钿可以换一块大洋,过不了几天,则要1800个铜钿才能换一块大洋了。承担货币贬值损失的,是工人而不是老板。毫不奇怪,早期工人罢工,最主要的就是争取加薪的权利。

为了逐利,“它侵占人体成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需要的时间,它掠夺工人呼吸新鲜空气和接触阳光所需要的时间,……把吃饭时间并入生产过程……就如同给锅炉加煤,给机器上油一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沪西工人文化宫,俗称“西宫”,是为了纪念一个早期工人组织“沪西工友俱乐部”而修建的。二十年代的中国,工人不仅工资低廉,而且缺乏教育。共产党人认定,应该帮助他们自立自强,首先应该读书识字。在公共租界纺织厂聚集的小沙渡,共产党人建立了“沪西工友俱乐部”。许多党内的著名领导人,建党早期都在此为工人上文化课。

就是这样一个纺织厂、日商内外棉7厂,一个事件标志着工人运动的转折,成为五卅运动的导火索。日本大班枪杀了领导工人斗争的顾正红,他年仅二十岁。一万多人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顾正红牺牲于1925年5月16日。一周后,爆发了更大规模针对外国列强的反抗。5月30日下午,一百多位示威者遭到逮捕,于是群众要求释放。公共租界中的英国巡捕开枪,致1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五卅惨案”点燃了全中国。工人、学生、普通市民,激愤的人们联合起来反抗外国势力,抗议软弱的军阀政府无法保护他们的权利。共产党的支持率直线上升,从1924年不足千人一年后壮大到5万人。变革与革命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号,然而, 变革的希望一时受阻,在上海,更坏的局面即将来临。

(本片由上海市档案局(馆)、真实传媒有限公司独家授权播出,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