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上海交大创新博士生招生培养体系 选拔百名本科生直接读博赴海外学习获全额支持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玫

2017-06-29 18:21:24


今天(6月29日),上海交大发布博士生招生培养改革新举措--博士生教育"致远荣誉计划",按照这一计划,交大每年拿出100个名额,从本科生中免试直接读博的招生方式,并打造校内外双导师指导模式,培养拔尖青年科技人才。


每年招收百名“致远荣誉计划”博士生,培养拔尖青年科技人才

据了解,从今年起,交大每年拿出占全校博士生招生总名额的6%,共计100个名额,从各高校大三升大四的本科生中选拔学习成绩优秀、具有创新精神、学术志向、科研潜质与社会责任感的推免生直接攻博。


重点高校拔尖基础人才培养计划、具有本科科研实习并取得创新性成果或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者优先考虑。这些学生应具有探究科学问题的浓厚兴趣,并能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提出研究计划和入学申请,学院按限额推荐,选拔出有潜质、有担当的优秀学生,助推他们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顶尖青年科技人才。”上海交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亚光介绍说。


海外顶尖科学家、行业领军者加盟创新人才培养


传统的“师徒制”是目前我国博士生教育中的主流,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其局限性逐渐显现,难以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发展的需求。

博士生教育“致远荣誉计划”实行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的模式,由校内优秀导师搭档海外顶尖科学家或行业领军者,与博士生构成“2:1黄金标配”,即两位导师联合指导一位研究生,打破了传统博士生培养的单一导师制,为博士生拓宽学术视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据介绍,该计划的校内导师需从事学术前沿或从事服务重大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一般应是学校长聘正教授或杰出的青年教师,他们要在近几年具有培养优秀人才的成功经历,尤其是培养出到一流大学任教职或到重点行业重要岗位发挥关键作用的优秀毕业生。校外导师可以是在世界一流大学任终身教职、活跃在国际学术领域并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顶尖科学家,也可以是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的科技精英,或是国家重大工程单位、新兴战略行业的工程技术领军者、总师等。

学校鼓励校内导师为学生寻找世界一流大学的知名教授担任海外导师,校内导师和海外导师通力合作,给予学生全过程的指导,学校设立了专项奖学金支持“荣誉计划”博士生赴海外导师所在的实验室进行学习和研究一到两年。同时,行业导师也将指导博士生进入前沿创新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深入学习,直接对接国家战略,提升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士生教育‘致远荣誉计划’的导师团队可以称得上是校内导师和海外导师或行业导师的强强联合。比如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章俊良和数学科学学院与自然科学研究院    特别研究员张小群,他们分别是‘国家千人’和‘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在相关研究领域内已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张小群的合作者有“图像和视觉领域中的数学方法和理论”的开拓者。同时,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遥感六号卫星总设计师陈筠力等一批业界领军者也将成为博士生教育‘致远荣誉计划’的校外导师。校内外学术名师对“荣誉计划”博士生的全程指导,将为他们成长为未来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军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王亚光介绍说。



多元导师团队组合,创新培养体系

除了由校内学术名师搭档海外顶尖科学家或行业领军者组成的优秀导师队伍外,在“致远荣誉计划”博士生身旁还有一个“1+1+3”的多元指导团队,全程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科研工作。

在跟随双导师学习的过程中,博士生会逐渐发现他们的研究兴趣、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学校将由此组建相应的论文指导委员会。论文指导委员会由包括双导师在内的来自海(校)外2位专家与校内3位专家构成,论文指导委员会将定期评估博士生科研进展情况,从而为“荣誉计划”博士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王亚光表示,论文指导委员会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负责博士生科研工作全过程的评价和指导。

有别于现有体系,博士生教育“致远荣誉计划”将更加注重“过程考核”。该计划建立了年度报告制度,博士生在学期间需在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上对自己的研究进展至少口头报告一次。学校对每个环节严格把控和考核,建立退出机制,打通荣誉计划与现有体系的衔接。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对标国际一流大学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目标,上海交大各学科将建设博士生荣誉计划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内涵建设、明确质量控制和考核要求,为学生定制国际化、前沿性的课程;同时,突出资格考试作为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分水岭”的重要地位,资格考试内容需要涵盖3门以上的核心专业课内容,并专门组建资格考试委员会,采用“笔试+面试”或面试的综合考试形式,博士生通过资格考试后才能进入科研阶段,再次强化了读博期间的课程学习。


以点带面,博士生培养水平整体提升,未来惠及所有博士生

据了解,上海交大博士生教育“致远荣誉计划”基本方案发布后,每个学院将根据学科特点制定自身的博士生培养体系,尤其是进行课程体系的梳理和重构。

“目前上海交大正在推进院为实体的综合改革,博士生教育‘致远荣誉计划’鼓励学院根据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在学校框架内制定自身的资格考试标准、科研训练方式、导师指导模式和学位论文标准,以保障荣誉计划博士生培养的顺利开展;通过校院两级的互动,为学生量身打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最优方案,并逐渐打开博士生教育的新局面。”王亚光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受益的不仅仅是荣誉计划博士生,更重要的是,“定制化”的全新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将对上海交大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起到本质性的推动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徐学敏认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教育致远荣誉计划是本科“致远荣誉计划”在研究生教育层次上的延伸,它将首先在理、工、医科领域实施,并逐步推广到全校范围。“以点带面,力争经过三年建设,到2020年使得博士生培养体系焕然一新,培养出来的博士生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同时在全校营造崇尚学术的浓厚氛围。”徐学敏表示。



政策激励,推动“创新生产力”发展

为激励学生潜心学术,上海交大还为荣誉计划博士生设置了激励机制,提供了优厚的奖学金支持。

对于国际联合培养的学生,上海交大将全额支持他们在国外学习的生活费用,奖励标准不低于当地一流大学博士生的奖学金;对于行业联合培养的学生,上海交大将支持其在企业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学生按照博士生荣誉计划的要求顺利完成学业,将获得“荣誉博士生”证书,并被择优推荐到海外一流大学做博士后,学校将给予他们博士后期间的资助,鼓励学成回国服务。

“有了学校的奖学金和资助支持,博士生在学期间可以心无旁骛地创新科研与创造知识,‘解放’他们科研创新的热情;导师也不用为了考虑博士生的生活费用去寻找对人才培养意义不大的含金量低的横向项目,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到指导自己的学生,回归教师育人的本质。”王亚光表示,对于校外导师,学校也会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与经费支持,让荣誉计划的导师和博士生专心于科研创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建立良好的博士生教育文化,支持他们产生更多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瞄准科技前沿和重大战略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致远荣誉计划”博士生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要成为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勇敢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担当者。


王亚光表示,博士生现有的学位要求更多倚重发表“小论文”、论文盲审等手段,以考核结果质量为主,而上海交大对荣誉计划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篇数不作刚性规定,鼓励博士生发表高水平论文,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服务于国家的发展需求。在博士生论文选题方面,学校鼓励学生紧密围绕科学与技术前沿问题,如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及科技重大专项提出的科学问题、《Science》提出的125个科学热点问题等。“我们希望博士生能够树立远大的志向,从开始就瞄准科技前沿,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相关原创性研究,而不是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几篇论文上。”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玫 实习编辑:祝闻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