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

视频 | 互联网众筹平台 做慈善还是做生意?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吴骥 戴晶磊 王毅 陈斌

2019-12-04 13:13

有网络视频曝光,网络众筹平台"水滴筹"的所谓"线下筹款顾问"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医院挨个病房引导病人发起筹款,部分工作人员从中抽成,月入过万,引发公众质疑:这到底是做慈善,还是在做生意?面对信任危机,互联网众筹平台何去何从?



“你好,我是水滴筹志愿者,这边看病有没有困难需要帮助的?”

相关视频报道称,"水滴筹"在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他们自称"志愿者"或"筹款顾问",逐个去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

“筹款,你们想筹多少?”

“这个没有具体数的,能捐几块就几块。”

“那你觉得目标金额五万可以吗?”

“可以。”

“那就写五万。”



这些所谓的"志愿者"或"筹款顾问"对于病人的实际情况审核草率,筹款金额也十分随意。他们透露,公司给他们的绩效,就是按服务患者的人数来提成。

“说白了,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销售,一个地推。”

“我上个月是拿了14000元,每月最少得35单,发不完淘汰,末位淘汰制。”

创建部门:采访部发送平台:看看信源:无频道:无



有网络视频曝光,网络众筹平台"水滴筹"的所谓"线下筹款顾问"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医院挨个病房引导病人发起筹款,部分工作人员从中抽成,月入过万,引发公众质疑:这到底是做慈善,还是在做生意?面对信任危机,互联网众筹平台何去何从?

“你好,我是水滴筹志愿者,这边看病有没有困难需要帮助的?”

相关视频报道称,"水滴筹"在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他们自称"志愿者"或"筹款顾问",逐个去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

“筹款,你们想筹多少?”

“这个没有具体数的,能捐几块就几块。”

“那你觉得目标金额五万可以吗?”

“可以。”

“那就写五万。”



这些所谓的"志愿者"或"筹款顾问"对于病人的实际情况审核草率,筹款金额也十分随意。他们透露,公司给他们的绩效,就是按服务患者的人数来提成。

“说白了,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销售,一个地推。”

“我上个月是拿了14000元,每月最少得35单,发不完淘汰,末位淘汰制。”

视频引爆舆论后,水滴筹官方两度回应称,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并将调整按服务患者人数提成的绩效管理方式,同时强化监督机制。

而当看看新闻Knews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以捐助者身份致电水滴筹客服表示质疑时,对方表示,线下团队是为了帮助更多用不来互联网,又没钱治疗的大病患者,并且强调,他们会对病人状况进行审核。



"水滴筹"客服电话录音:“ 这个你完全可以放心,咱们水滴筹目前严格按照企业自律公约中的要求开展业务,覆盖筹款发起,传播提现等环节的全流程,动态审核,要求发起人全面公示患者疾病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医疗保险情况,商业保险情况等。”

据了解,水滴筹"筹款顾问"的工作流程大致如下,先扫楼向患者推荐谁滴筹,口头询问其基本信息,再撰写"求助人故事"发起筹款,然后群发转发。类似线上众筹平台的审核实际上漏洞百出,甚至已经衍生出灰色产业链。今年5月,有看看新闻Knews记者调查发现,只要花费2000多元,就能在网上买到全套伪造的病历单、处方签,住院时间和病情都能随意填写,凭着这些伪造材料就能轻松通过"水滴筹"、"轻松筹"等平台的审核,顺利发起募捐。可见,所谓的审核已基本失灵。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孙宏涛表示,地推人员为了获取佣金去帮助他们填写虚假资料,这是一个典型的虚假包装。对善意的捐款人构成欺诈,在这种情况下,地推人员也好,水滴筹平台也好,都不可避免地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事实上,互联网众筹平台因求助者信息不实,而引发诈捐争议的早已不止一次。今年5月,德云社一相声演员脑出血,家人为其在"水滴筹"发起百万筹款。事后有人发帖质疑,这户人家在北京有两套房、一辆车,脑出血治疗又可进医保,为何需要众筹100万?



去年10月,在民政部指导下,水滴筹、爱心筹、轻松筹等3家平台联合签署发布《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公约》,其中对恶意发起筹款的行为人建立了黑名单,并在行业内实现黑名单共享,失信人将不能在任何平台发起筹款且会面临追责。但此后,一些平台依然被多次曝出虚假筹款的问题,显然,光靠行业自律并不够。互联网众筹平台的信息核实、资金流向等每个环节都应该受到严格监管,才能保证人们的爱心不被浪费,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

上海市法学会慈善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资深律师马仲器认为,募集来的资金应该真正用在需要帮助的群体身上,谁去监管,谁去监督,谁去检查,谁去依法运作这非常重要。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孙宏涛表示,其实这个网络互助是一个非常好的事物,这种好的事物更需要法律的规范来帮助它更好地去发展。

法律界人士表示,目前《慈善法》主要约束的是慈善机构,专业慈善组织之外的"公民互助"没有被纳入其中,而随着互联网众筹平台等渠道的发展,这类日渐频繁的"公民互助"行为亟需立法规范,做好信息审核、披露和资金监管。只有让公益在法制的框架下健康发展,才能更好保护人们珍贵的善心,让确有所需的人获得帮助。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吴骥 戴晶磊 王毅 陈斌 实习编辑:浦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