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辫子电车的记忆

时讯

看懂上海

2017-08-07 16:10

上海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是公交14路,于1914年11月15日开通,从延安路福建路郑家木桥到老闸桥之间运营,全长只有1.1公里,中途设两站。但通车不久,因路面条件太差,行车困难,营运12天后不得不暂时停驶,要求工部局翻修路面。1915年7月才恢复运行,1916年9月,该线延伸,从老闸桥经北京路(今北京东路)延至天后宫桥(今河南路桥)。


上海第一条无轨电车公交14路


有资料称,上海14路电车一度是仍在运行的全国乃至全世界历史最长的一条无轨电车线路。到1927年,上海无轨电车增至5条,10余年后又增加到9条,线路长约33.8公里。


1932年英制603T型无轨电车


在上世纪50年代,解放前“英电”、“法电”遗留下来的有轨电车已不能适应当时生产、生活的需要,特别是行驶在闹市区的有轨电车,往往因为一辆车发生故障而造成长串车辆停驶,因一段轨道检修而使多条线路难以畅通,因日夜行车的轰鸣声与脚踏鸣铃的当当声而引起环境噪音的污染。


淮海路上的有轨电车


为了提高行车速度,减少城市噪音、整洁市容以及改善市内交通,1960年,上海市政府决定首先在淮海路上停驶有轨电车,代之以无轨电车营运。同年5月,淮海路上有轨电车运行的轨道设施被快速拆除了。



同年6月1日,《新民晚报》以《淮海路上居民鼓掌欢迎,26路无轨电车通车,公交工人高速度完成架设线网工程》为题作了报导:“今晨4点10分,淮海路上传出喜讯……新辟的26路无轨电车正式通车了。”


80年代,行驶在外滩的“辫子电车”


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上海市政府提出上海要大力发展无轨电车,规划了几条“汽改电”的线路,当时上海有17条无轨电车线路。


行驶在南京路上的20路电车


1982年-1985年,4条汽车线路改为了无轨电车。 1986年,市政府又规划了浦东也要开辟五条无轨电车线路,其中两条为“汽改电”,就是现在的81,82路,分别改为31,32路电车。当时还说明1-30路为浦西电车线路,31-39路为规划为浦东电车线路。



1990年,国内第一条越江无轨电车线路——隧道五线(淡水路-梅园新村)通车了,采用的是速度最快的铰接式无轨电车,行使在隧道内不会翘辫子。 那一年,全市无轨电车线路达到22条,上海电车总数为961辆,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电车城市,上海的“辫子电车”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上海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改造工程的兴起,无轨电车的命运急转直下,岌岌可危,步入了生命周期的末端。其中9路、12路、16路、27路等无轨电车线路先后退出了营运舞台,曾经唯一一条过江电车线路隧道5路也改为汽车线路,18路、21路虽然保留了“番号”,但车队中早已没有了电车的身影。



曾经有一位深情的网友自己拍摄了一段缅怀“辫子车”的视频并上传到了网上。这段安静而忧伤的短片视角很奇特,网友在19路辫子车上架设了一架像素不那么高的摄像头,拍下了沿途的风景。画面随着19路辫子车的行驶抖动着,很多网友在这段短片中找到了幼时居住过的弄堂,走过的街道。



“小辫子”、“架空线”俨然已成为这座城市一种不可抹灭的文化,但就是这么一种文化却在逐日走向没落衰亡。从2009年起上海便没有再生产或是进口无轨电车,近两年更是有多达5条电车线路相继改汽,原来的世界运行无轨电车历史最悠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的无轨电车系统就将这样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电车架空线是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它承载了这座城市发展的轨迹,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为何国外的老城区的历史文化建筑与“当当车”都能得到很好的区域性保留,他们拍摄历史题材影片只需现场取景,而我们的历史片却只能在影视基地拍摄呢?希望我们的城市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少点浮躁多点人文情怀!



南京路上的20路,淮海路上的26路,四川北路的21路,西藏路上的18路……这些都是上海人的记忆中最经典的“辫子电车”线路,这些电车是老上海传统文化的经历、见证、继承、传承和开拓者,而不是累赘,她不会挡了上海在发展中求新求快的步伐,相反会为这个城市保留一种名城的风韵和优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