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这一次,我拒绝为滴滴辩护

时讯

威水先生

2018-08-28 16:03

乐清女孩坐顺风车被害事件发生后,舆论一片哗然,滴滴顺风车再次下线。滴滴在这次事件中,到底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也成了争议焦点。



在我的朋友圈中,很多朋友都力图证明一点,网约车提供了大众的出行便利,而发生恶性案件的机率,并不比黑车高。而且,正是因为新模式、新技术的存在,更有利于案发后回溯、追索。


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即便滴滴不做顺风车,黑车司机杀人案照样也会存在,而滴滴的存在,让大众有了聚焦,并在舆论中产生了放大效应。


我理解这种生怕泼脏水把孩子一道泼了的心态,但对于这种逻辑,我是存疑的。网约车作为一项工具,固然无分善恶,但如果为了维护网约车,顺便把滴滴给洗白白,便是只见孩子,无视脏水了。


首先,有着滴滴这样一家估值数百亿美元公司背书的顺风车,和路边游荡随机揽客的黑车给予公众的信任度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可以设想,如果没有滴滴顺风车平台的存在,20岁的赵某当天下午出行时,会选择正规出租车、公共交通工具,还是一辆挂着四川牌照,由20多岁陌生男子驾驶的黑车?


就个案来说,遗憾的是我们已经无从知晓答案。但放大到整个消费群体来看,不可否认的是,滴滴顺风车的存在,扩大的原来黑车的市场,并客观上以企业信誉的担保对其“洗白”。


当公众的信任被辜负,你能说滴滴没有责任?!


对于平台上发生的负面事件,滴滴总强调自己的中介位置,似乎我就是负责递个消息,牵个线,出了事后冤有头债有主。但事实上必须强调的是,滴滴推出顺风车业务,并非做公益,根据此前媒体报道,从2016年起,滴滴开始对顺风车订单按每单5%征收服务费。


苍蝇再小也是肉,当以免费或者适度覆盖汽油成本的公益行为变成KPI,追求单量,放开司机准入门槛势成必然。而当原本人际互助的偶发性搭顺风车行为变成人为组织的“非常SEXY”的社交场景,大量居心叵测者涌入“猎艳”,亦成为必然。


网络曝光的一些滴滴司机群聊天内容不堪入目


当顺风车的初衷被扭曲,你能说滴滴没有责任?!


更别说通过此次案件和之前种种事件暴露出来的滴滴顺风车等相关应用缺乏一键报警设置,客服系统阻滞不畅、应对不力,司机资质审核环节粗疏等等问题。事关公众出行安全,哪一个是小问题?


屡屡出事,屡屡整改,屡屡保证,再屡屡出事。这个时候再拿出网约车作为新生事物,需要给予成熟、成长的空间作为借口,实在太过轻佻。须知,每一次为你的产品设计缺陷打上的补丁,都可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我并不是共享经济或新业态的反对者。事实上,作为媒体工作者,在我的工作范围内,曾经多次为之鼓呼。


但同样我也看到,外卖骑手横冲直撞,成为马路上最大的交通隐患;共享单车遍地尸骸,变成城市管理的痛点难点;顺风车色狼出没,凶案频发;一些电商平台假货肆虐,山寨横行。


诚然,所有这一切,都有深刻的原因和背景,要改变这一切,都需要多方协力,合作共治。但当事企业,恰恰是其中承上启下,牵连各方的核心一环。


把所有问题都归结到企业身上,自然有失公允,但尘世苍凉,人分良莠决不能成为卸责的理由。


资本的背后是人心,说到底,打着资本的本性作为幌子,只问利益不论利害的,是自甘堕落。


所以这一次,我拒绝为滴滴辩护。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