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随艺聊|在欧洲是如何挂号看病的?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胡艺瀚

2017-06-01 12:04

前两天做节目的时候,我和嘉宾们聊到了国内逐渐被关注的家庭医生制度的话题。以前在国内城市看病的经历,多半是在医院,而家庭医生的概念总是误以为是欧洲的私人医生,结果通过对比才发现,中国和欧洲就医方式其实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篇文章里,我们就来聊聊在欧洲如何挂号看病,在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后,也许能够为我们未来看病就诊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借鉴。


在法国生病了,我们一般会根据病情和紧急程度,来决定是到私人医生的诊所排队还是直接上医院。除非遇到紧急情况,都会先找到自己的私人全科医生预约。


如果将这位医生申报成私人医生的客户比较多,那么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痛苦,因为你可能约到的日子远得离谱!当然很多私人医生会在每周固定的时间段为没有预约的病人开放诊疗,如果你没有预约,那么最好在开诊前就到达等候,否则就只能在候诊室坐着再等上好长时间。

这样的预约方式也有人性化的一面,如果病人有紧急或者病情严重的情况,不知道如何处理需要就医,那么医生或者助理也会根据你描述的症状,将你尽量安插到当天就诊。 在候诊室里边看杂志边等当然会比在大医院里楼上楼下跑很多趟要来得舒适一点,不过一两个小时的等待,能换来的就诊时间往往非常短,有时候只是短暂的10分钟。全科医生由于面对的是常见的普通病症,所以一般也就是开一些常用药。



在法国,全科医生几乎从来不会因为感冒发烧而打针,事实上,全科医生的诊室里根本看不到针管。就连开抗生素他们也非常谨慎,药方单上最常见的配药就是Doliprane(一种退烧止痛药)。


有一次,我连续发烧好几天,还有一次牙疼到不能忍,医生依然只给我开Doliprane,用这种泡腾片来退烧止痛。 我在法国的私人全科医生,经过了好几次的更改和调整,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位比较负责,也很了解我病史的医生。每次就诊前,他会查看我上一次就医的记录,并且重点询问一些需要随诊的病情。

如果碰上我的私人医生外出度假,或者他的档期实在太满,我也可以选择到家附近其他的全科医生那里去看病。不过在诊疗前,他们一定会问清楚,我申报过的私人全科医生的是谁,他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一开始,我还并不明白这样做的目的,后来我发现,在法国,向社保部门申报自己的私人全科医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比如,病人的医药费如果想要社保全额报销,那就必须写信申请自己指定平日固定看病的私人全科医生。而私人全科医生制度构成了法国人就医方式的最基础也是最普遍的部分。



法国全科私人医生的诊费是全国统一规定的,以前是一次23欧,在2017年上调到了25欧。相比之下,法国专科医生的诊费则要高的多,而且并不统一,从50多到100多欧不等,其中很多专科医生没有与法国社保机构签订协议关系,所以他们享有自定诊费的自主权。


不过,再牛的专科医生,获得病人最重要的途径也是通过全科医生的转诊。如果全科医生认定需要病人需要验血、拍片或检查,那么病人就要拿着医生开出的单子,或者一封推荐信去私人实验室或者专科医生那里就诊;即使去医院看病也是一样,同样需要全科医生的转诊单才可以。


事实上,医院对于法国人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其实在于救急。因为,只有医院的urgence(急诊部)是24小时全年开放的。


上面介绍的全科医生模式在法国的基础医疗体系里已经是非常成熟和稳固。而在欧洲,私人全科医生预约式的看病模式已经非常普遍。

比如在德国,一般的家庭也都会有固定的家庭保健医生,也相当于法国的全科医生的概念,德国的家庭医生可以开药或者让病人转诊到专科医生或者转入医院。在德国看病或者做常规体检也是一样,也大多是去诊所,只有大病、重病和急诊才会去医院,德国医院里甚至并没有挂号处和药房,门诊只提供急诊服务。 所以能够提供家庭保健医生,也在德国的医疗卫生体系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接着再来聊聊英国。全科医生作为英国的基础医疗制度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效的医疗体系之一。在这个基础医疗体系里,全科医生仍然是骨干。在英国,99%的居民都通过注册的形式和某一位全科医生挂钩。全科医生和病人之间是非常稳定、长久的信任关系,所以很少有医患矛盾。

英国的医疗制度是福利化的,英国政府通过税收来支付医疗费用,基础医疗的全科医生以合同形式受雇于政府。 全英国大约有一万多名全科医生,只有当病人情况严重或者他们不能确诊的情况下,他们才把病人转诊到专科医生或者医院,这个比例比欧洲其他国家更低,还不到10%。


就是说,绝大部分病患资源都掌握在这些全科医生手里。 英国的基础治疗制度主要起到两个作用,一方面是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服务,降低了患病率;另一方面是做好医院的“看门人”,把不必要去医院的病人,留在医院门外。


这样一来,直接缓解了病人和国家双方的医疗负担。病人减少了生病的几率,也免去了去医院看病的费用;而英国全科医生每年治疗的90%病人的费用仅仅占到英国每年医疗财政费用的8.5%,其他91.5%全部用在转院的案例和临床研究上。英国政府的医疗财政投入是GDP的9.8%,还不到美国的一半,比欧洲其他国家还更低。 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让人们更健康;给医院减负,给政府减轻医疗支出负担,这样一举多得的体制,也许是欧洲国家的私人全科医生制度稳固发展、日趋成熟的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签约制的家庭医生则是主要来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不需要签约家庭支付任何费用的政府行为,这和国外能够提供上门和个性化服务的私人医生还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但是推广家庭医生的做法,也是为了能够在社区的层面上,提供签约用户一对一的就诊和个性化服务,方便病患转诊;还能提供一些常用药品的处方,最终减少老百姓到医院看病的次数。


这样的一个趋势,其实是朝着刚才介绍的欧洲全科医生基础医疗制度方向发展的。在家庭医生制度推广得不错的上海,已经有7000名全科医生,达到了每万人对应2.9名家庭医生的标准。

我个人的感觉是,在欧洲这么吃香这么强势的全科医生,在中国却很少有人说起,身边如果有报考医学院的学弟学妹,也很少填报全科专业。


事实上,根据医院的专家的介绍,全科作为医学的一个专科类别,一直就比较冷门。 但是我相信,随着家庭医生制度在我们国家的推广,全科医生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诊疗的重心也将慢慢从医院下放到社区,让每位病人都能得到更好的服务和治疗。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胡艺瀚 编辑:超慧)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