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视频 | 视频|“怼”完特朗普再迎李克强 中欧关系的新时代到来了?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祎 毕俊杰

2017-06-01 20:31

端午节刚刚过去,李克强总理已经在千里之外的欧洲会见他的老朋友们了。

5月31日,李克强乘专机离开北京,开启了他的欧洲之行。短短三天的时间里,李克强总理将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多场会晤、见证双方合作文件签署,紧接着赴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而在6月2日当天,他将出席中欧、中比的数十场活动直到深夜。访问行程之密集,堪称“旋风之访”。

不过虽然行程紧凑,却依然很“用心”,在5月31日当天李克强抵达柏林后,默克尔热情迎接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不仅如此,德国、欧盟领导人都为李克强安排了私人宴请和小范围会谈的特殊外交礼遇,比利时首相也在异常紧凑的日程安排中特别加入宴请环节,款待李克强。

“老友见面”不只是说说而已,此次访问是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第9次正式会面,也是他4年内与欧盟领导人的第5次正式会晤,与比利时领导人的第4次会面。这种互动的频繁程度在外交领域也并不多见,而这样密集互动的背后似乎也透露出了什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Knews采访时表示,欧洲是中国外交的一个优先和重点方向,中欧双方领导人的密切互动,说明中欧对彼此来说都是值得信赖、可以密切合作的伙伴。目前整个世界都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时期,国际社会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而中欧都自认为是维护全球化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个时候李克强总理访问欧洲,可以和欧洲领导人更密切的交流看法、凝聚共识,中欧应该共同成为维护全球化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力量。

确实,彼此的信赖和密切合作从此次访问的活动安排上也可见一斑。访问期间,李克强总理将出席多场以创新为主题的活动,签署涉及创新、经贸、新能源、金融旅游教育等众多领域的合作协议。可以说从中欧关系这样的全球性问题,到“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等经济举措,再到 “驾照互认”这样具体的便民政策,都被列在了李克强总理此次访欧的日程里。

崔洪建认为,此次李克强总理访欧的看点着实不少:先拿访问德国来说,如今中德经贸关系已经扮演了中欧经贸关系压舱石的角色,但双方也面临着如何处理投资和贸易关系等一些问题,所以这次李克强总理到德国去不仅要展望前景,而且双方领导人还要坐下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在访问欧盟总部时,中国和欧盟双方会就当前的国际形势提出更多的有鲜明特征的共识,包括怎样共同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抑制保护主义的抬头,还要在“一带一路”共建和欧洲发展战略对接上拿出更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对比利时的访问当然也具有看点,因为比利时是欧洲中小发达经济体的代表,中比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会对中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关系的发展提供非常有利的借鉴。


如此看点满满的欧洲行,自然也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美国《世界日报》的报道称,在国际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李克强与欧洲领导人的会晤有助于带动中欧关系加快驶入互利合作的“快速道”,共同发出维护多边体系、反对保护主义的信号。

不知道你有没有从中听出些其它的味道,因为与李克强总理在欧洲“会老友”截然相反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前一阵的欧洲之行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上周,特朗普赴欧洲,先后参加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峰会和在意大利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这可是他上任以来首秀多边外交场合。结果他做了些什么呢?在军费问题上猛批盟友、说北约“过时”、否定《巴黎气候协定》、公开嘲讽欧洲人赖账,甚至直接在公开场合说德国人“很坏很坏”。

不留情面到这种程度,难怪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七国集团峰会后不久,就公开表示:

最近几天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从某种程度来讲,我们互相完全依赖对方的时代已经结束。出于这一原因,我只能说:我们欧洲人必须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虽然没有直接点出美国的名字,已经能感觉出对于特朗普的不满情绪扑面而来,特朗普不仅没能在欧洲盟友们中间刷成好感,反而搞得美国和欧洲之间火药味十足,甚至有媒体评论开始称,美国和欧洲正在走向决裂……

在崔洪建看来,事情当然也没这么简单。

默克尔的发言,一方面是情绪使然,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近些年来欧美矛盾积累的一个产物。美国和欧洲近年来都处于经济危机的困扰下,双方在经贸利益方面的分歧不断加深,同时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欧美在战略方向上也出现了很大的分歧,这些分歧都在此次特朗普欧洲之行和随后欧洲国家的反应中深刻暴露了出来。

然而这并不能判定美国和欧洲就会分道扬镳。因为至少从目前看,双方还有一些利益是结构性的,传统欧美关系的架构实际上已经深深嵌入了欧洲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结构里面。未来一段时间欧洲还是要依靠和美国的所谓盟友关系。

不过至少,欧洲已经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美国作为盟友是不可靠的,正如默克尔所说的那句,欧洲人必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崔洪建说,欧洲如果真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至少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要重新定位欧盟和欧洲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深刻的反思和检讨他们之前信奉的一些观念,比如说“西方中心论”“欧洲中心论”等等。这样他们才能以平等合作的心态去接纳更多的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力量的发展和崛起。第二点欧洲必须摆脱原有的美国模式,在战略和能力上都建立起足够的自我机制,才能适应可能到来的新形势。第三欧洲要做一些新的思考,比如说中国提出来的共同发展共同安全的目标,应该成为欧洲一种新的认识,来取代传统已经过时的集体安全、排他性的政治安排。只有在做好这些准备以后,欧洲才具有走向真正独立自主的条件。


于是,中国出现的正是时候。

比利时外贸与投资官员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地区不再相信自由贸易及国际合作,希望欧盟和中国不受这种思潮影响。

德国《经理人杂志》说得就更为明白了,在李克强访问德国前夕,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欢迎来到“中欧”》的文章,文章中称:美国曾经作为西方的领导力量守护了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机构,如果美国不愿或不能再扮演这一支柱性角色,欧洲和中国必须共同填补全球规范的真空。

看起来,美国和欧洲渐行渐远,反而让中欧关系的新时代到来了?

对此,崔洪建表示,毫无疑问美欧之间出现这种矛盾,客观上给中欧接近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现在美欧之间产生分歧的这些领域,在中欧之间正在达成更多的共识,此消彼长之下,欧洲也会有更强烈的动力和积极性来推动和中国的合作。中欧之间的合作和密切关系并不针对第三方,但无论是在气候变化这样全球性议题上,还是在经贸合作这样双边的议题上,现在欧洲在美国那得不到的承诺、看不到的希望,可以通过和中国的沟通合作得到。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欧关系的确面临着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祎 毕俊杰 编辑:朱永斌)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