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

视频 | 数十件希腊珍品运抵上博 7月首个国际展开幕在即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摄像:徐玮

2022-07-16 16:47

蔚蓝的海岸,远征的航船,浪漫的神灵与美丽的海洋生物……一批来自希腊的展品为盛夏的上海带来了海洋的清凉。在上海博物馆四楼,一场名为“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的希腊艺术特展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这是上海博物馆自7月1日恢复开放后的首个国际合作展。


 

当运输布展工作人员小心地拆开层层保护包装取出展品,一批独具特色的希腊近现代艺术珍品露出真容。上博展览部工作人员与希腊驻沪总领事馆公共外交领事海伦·穆萨奇进行文物点交,海关人员现场核对展品信息、检查状况并逐一记录。


 

“希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拥有一万三千余公里的悠长海岸线。从某种程度上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艺术,孕育自这条独特的海岸线上。”希腊驻沪总领事馆公共外交领事海伦·穆萨奇介绍,展览名称中的“塔拉萨”(Thalassa)是原始神话中的海水女神,象征着环绕希腊大陆并孕育其诸多群岛的海洋,不仅代表了希腊的主要地理特征,也是希腊人思想、文化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悠久漫长的历史中,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遥遥相映,彼此照耀。此次的国际合作展也更像是两个文明古国跨越山与海的艺术对话。今年恰逢“中国希腊文化和旅游年”,也是中国与希腊建交 50 周年。半个世纪以来,“文化交流互鉴”是中希关系的一条鲜明主线。

 

此次希腊艺术特展的缘分要回溯到2018年,当时上海博物馆举办特展《典雅与狂欢——来自雅典卫城博物馆的珍宝》。当时,来自希腊的文物修复师现场演示古希腊雕刻和彩绘技艺,一场特别定制的沉浸式戏剧《美狄亚》也在博物馆大堂与观众见面。彼时,上海博物馆的子仲姜盘、《清江行旅图》也在雅典卫城博物馆交流展出,“来自上海博物馆的珍宝”特展同样收获了希腊民众的高度赞誉。


 

两场展览圆满落幕后,上海博物馆与希腊文化和体育部决定再将一批文物和展品带到上海,举办一次希腊文化艺术展。策展工作2019年开始推进,却受全球疫情影响一再延期。按国际惯例,博物馆之间的国际合作展一般由出借展品方派出文物专家和博物馆工作人员,押运文物到展出国进行点交以确保文物安全,但疫情使得跨国押运难以成行。


 

因此,希腊方面曾有再度延期甚至放弃展览的想法。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介绍说,当时上博向希腊驻上海总领事馆寻求支持,同时给希腊文化和体育部部长写了一封信,阐明举办此次展览的决心。希腊文体部部长很快回信,同意今年举办这场展览,展品采取无人押运、线上点交的模式,布展现场由上海博物馆和希腊驻上海总领事馆共同负责。


 

“考虑到文物安全,12件希腊古代文物按当地法律不能采取疫情期间这种特殊的运输方式,所以很遗憾无法如约来到上海。但是上海博物馆从中挑选了5件古代文物展品,通过全息投影技术,以虚拟呈现方式展出。其余的34件希腊近现代展品都按原计划运抵上海。”馆长杨志刚表示,为了弥补原定展品未能越洋来到展览现场的遗憾,上海博物馆将12件古代文物和2件现当代艺术品图像收入展览图录,希望观众能够通过完整的艺术作品,了解海洋如何影响着希腊人的身份认同,感受不同文化下的民族对大自然的依赖、感悟、敬畏与共情。



上海会展中心海关考虑到展品对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极高,需要加快通关速度,特别为此制定针对性方案,采取“无纸通关”叠加“提前申报”等便利举措,确保展品搭上通关“快车道”,从机场直达上海博物馆。海关工作人员全程跟踪监管,进驻布展现场逐一核验,让这批希腊展品以最快的速度顺利进驻上海博物馆。


 

“疫情造成了人类交往的诸多阻隔,中国和希腊都意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如果此时我们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可以持续进行,将对公众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馆长杨志刚介绍,在希腊特展举办的同时,上海博物馆还将策划举办“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从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角度进行文明互鉴比照,扩大临展之间更好组合的互动效应。“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博物馆的展教结合,搭建更大的平台,同时为东西方的文明互鉴,创造更多对话的机会。”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摄像:徐玮 实习编辑:方远)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