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读经少年"梦碎 功利家长与逐利机构都难辞其咎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黄艳琳

2016-08-31 15:25

暑假眼看着就过去了,这两天,将有9000多万小学生回到校园继续学业。然而,他们之中还有上千人,不会去到学校,因为他们选择了一条独立于应试教育的"成才之路"——读经。这两天,随着一篇《读经少年圣贤梦碎》的报道在朋友圈里热传,读经少年这个特殊的群体又成为了舆论争议的焦点。8月30日《自媒体联播》节目邀请媒体人任大刚,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沈奕斐以及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同济复兴古典书院院长柯小刚,一起来侃一侃这个话题。


视频:"读经少年"梦碎 功利家长与逐利机构都难辞其咎


济南少年郑惟生小学四年级时离开体制教育,此后九年,辗转八省,先后在十个读经学堂求学。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郑惟生进入读经界的“清华北大”——文礼书院。但是按照文礼书院的规划,十年读经,十年解经。看到这个培养计划,郑惟生觉得,读经之路可能会使自己的人生越走越窄。然而现实中,仍然正有不少家长准备着送孩子前往读经学堂。8月29日,《新京报》连续三个整版刊登《少年读经十年,一朝圣贤梦碎》独家调查报道之后,引发朋友圈热议。送孩子去读经,到底做对了吗?


机械背诵和封闭脱节将读经少年送上歧途


在嘉宾眼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送孩子去读经,是因为对当下“应试教育”缺乏信心,而读经却提供了一个非常简易可行又看上去很有内涵的方式。而事实上,在读经学堂里,大部分的孩子就是每天背诵《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及种种佛经。只需“老实大量读经”,机械背诵,不需要理解意思。


柯小刚说:“这个也是最近我写一些文章来批评这样一种全日制的“读经”。读经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就是对经典的熟悉程度。不好的地方呢,就是我研究到有一些学生读经好几年之后,连字都不认识。这就涉及他们那些读经方法的荒谬之处,让你只读只背,字都不认,甚至强调说,有口无心的去背,反对理解,甚至不允许你理解,连字都不认识,那这种情况现在很多。那这样一种显然是荒唐的,而且和儒家教育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沈奕斐说:“是的,在学习里面背诵一定是个方法,但是跟读经班所用的这种听录音复制,然后直接不过脑复制出来,这是两个概念。读经班用非常功利的方法,用了一种非常糟糕的方法,去把人给洗脑了。”




除了机械化背诵的方式让人感觉匪夷所思以外,嘉宾也认为整个读经学堂封闭单一的教育环境也是对孩子灵性的一种伤害。读经的孩子过着清修一般的生活,居于深山,无电无网,与经书为伴。读经十年,这些孩子对外界的电子产品、英语、科学更是脱节。


沈奕斐说:“我觉得所谓的脱节,他可能不是单纯意义上讲读的内容脱节了,一方面可能内容他不能很好的理解,他因为错误的读经,不能跟现实生活连在一起,另外他的整个社会,就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都跟现实生活是脱节的,关在深山穷林了。这是个双重脱节。这个少年的所有人生单一化为只有读经了,这个对小孩这种偏执的发展,除非这个小孩子特别有天赋,或者就喜欢这一块,否则就对绝大部分的孩子来讲,这是一场灾难。”



到底是谁在助长错误的读经?


随着“国学热”、“读经”的兴起,还有“应试教育”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下,全国近百家读经学堂雨后春笋般建立,这俨然已经变成了一场“读经运动”。而其背后的推手,家长的功利心和市场的逐利心都是难辞其咎。


任大刚说:“我觉得有一种可能是处于一种炫耀,比如现在大家各种各样的聚会都带着孩子的,如果我的孩子能够背点四书五经,那不是就更显得我教育有方嘛,是有一种攀比心理在。”



沈奕斐介绍到,都是父母的意愿,想做这个事情,而不是孩子自己想做,是父母的虚荣我们这几年做教育的研究,发现好的教育理念特别难传播,是因为现在我们碰到一个教育里的壁垒,很多的家长功利性非常强,他老想找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比如说读经你有口无心,你把它背出来,是最简单的方式,那它看上去就很容易操作,这种理念它特别容易被传播。实际上我们知道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特别需要花心思、挺复杂的事情,可是你好的理念,它就传播不开来,因为家长想要的东西就是,告诉我一个特别简单的方式,我用多少时间我就能达到一个目标,所以这种荒谬的读经班的传播,我觉得跟这种寻求简单有效的功利性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柯小刚认为,重点是,家长自己也要学,不要说我就交给一个什么机构了,放一些钱进去,就指望输入一个孩子进去,然后就输出一个大才。而且他们那个所谓的“老师大量读经”,就是说你没有任何文化基础的,你都可以去教国学,去教读经,它公开鼓励这样做,而且事实上很多学堂就是这样的。但其实国学大师牟宗三先生、钱穆先生小时候就不会背,如果按照他们这个所谓老师大量纯读经的理论的话,这两位先生就无法进入他们的书院。

还给孩子一个多元化的教育


根据媒体的说法,这场开展了十年的读经运动成了一场残酷的试验,读经少年中的大部分陷入了茫然无助之中,甚至开始羡慕体制内的学生。于是,网上也掀起了一波对于读经运动的强烈声讨,而该不该继续提倡读经,也成为了两派舆论争议的焦点。网上有个调查,有49%的网友表示赞成,他们认为教育方式应多元化,有利于孩子学传统文化;有33%的网友表示反对,他们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与社会脱节,不利于孩子成长;还有18%的网友觉得不好说。


任大刚说:“我觉得赶快退出来吧。你不要想着去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今天的理论有政治学的,有社会学的,这些现成的理论,你去学那个东西完全没有用途。我是反对读经的。读了之后,可能更加丰富我一点内涵,但是骨子里面,我们今天现代所有的价值都可以取代古人所传授给我们的这些东西,你何必再去刻意的读经。”


柯小刚介绍到,他认为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就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人群都有这样一个深层的需要,要去阅读经典。但需要因材施教。希望这次事件的争论,也能够倒逼过来,让体制教育里有更多的经典的内容。


沈奕斐说:“其实我们做家长的也好,做老师的也好,可能更多做的工作是让小朋友激发对世界的多元化的兴趣。真正教育孩子是教育他有辨别的能力,哪些是适合你的,哪些是不适合你的,无论学国学也好,学西方美学也好,其实我们都在教育孩子这种方法论的东西,但是如果变成一个极端机械化的东西,这个很可怕。背后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对于应试教育的不满,是不是可以找另外一种方法,而不是转到一个极端的方向。”



(编辑:刘喻斯)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