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

视频 | 百年“一大”修房记(下)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戴晶磊 师玉诚

2021-04-06 18:11

四个多月,近百名修缮人员,几乎全手工作业,百年“一大”大修的背后,有一群手艺人,他们在春节期间放弃了和家人的团聚,也放弃了周末的休息,与时间赛跑,与工艺死磕,我们的镜头记录了他们的汗水,也留下了他们的喜悦。

2020年11月17日,为迎建党百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实施"闭门大修"。从冬天到春天,依然有不计其数的参观者来到这里,望一眼这栋矗立了一个世纪的二层石库门房子。



摄影爱好者们,带着长枪短炮而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学生们,带着研究课题而来;还有,自发上门"监工"的"老土地"。

脚手架背后,是12个小分队近百名修缮人员。"与时间赛跑"、又不能放松苛求,"考古式修缮"渗透于改造工程的"一砖一瓦"。




用来修复屋顶的三万片同年代、同款式小青瓦,是材料员跑遍长三角、寻寻觅觅三个多月后,最终在川沙海边"淘"来的。

为了最准确地复原出100年前木门木窗木地板的颜色,像这样的调色样板,前前后后制作了不下十块。



为一大刷上"专属红色",用的是"广漆"工艺,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为此,施工团队特地找来了20名传统手艺人,61岁的徐正堂师傅来自江西上饶,他18岁入行,四十多年的资历中,光学艺就花了足足三年。

广漆施工的工期正好是冬天,寒潮轮番攻击。而"靠天吃饭"的"广漆"工艺,最适宜的施工温度却在25度左右,因而无论是调配"生漆腻子"还是底漆面漆,皆是"逆版本"见真招。即便气温回暖,"天时"到了,涂料又成了"过敏源",尤其在进行打磨工序时,粉尘弥漫,如若防护不利,大部分人都难逃过敏反应。



这也成了广漆工艺如今"乏人问津"的原因,徐正堂最小的徒弟,都已经四十好几了。

老师傅们都对陪伴了自己大半辈子的老手艺充满着感情,广漆班班长程德清师傅,施工间隙,总不忘向年轻人"授业解惑"。过去三十多年,他先后参与过四百个古建的修缮,这些自制的马毛刷、牛角刮片,都是刚入行时,父亲留给他的,即便如今用不上了,他也会随身带着。



说起自己参与过的重大修缮项目,师傅们无比自豪。而参与"百年一大"的新生,无疑又多了一个"自豪"的理由。因而在春节假期,早已是爷爷辈姥爷辈的他们,一半以上都选择了留守。

四个月,一百多个日夜,变化的不只是"一大会址"。32岁的修缮项目经理牛凯,悄悄写好了入党申请书。



而这位时常出没于会址外围写生的上海爷叔,则在过去四个月,张罗起了"七一生日蛋糕"。

而再经过两个月的休整布展,这座九千多万党员共同的"精神家园"就将再次打开大门,如百年前那般神采奕奕,继续为我们讲述"开天辟地"的故事,迎接全新的一百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戴晶磊 师玉诚 实习编辑:夏定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