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3小时40分!这就是货物通关的上海自贸区新速度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慧莹

2016-09-09 19:31


今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将迎来成立三周年的日子,三年,在漫长的光阴中,弹指一瞬,但对这项举国关注的改革来说,却显得漫长艰巨。投资、贸易、金融、监管,每一条线,每一个站在改革浪潮中的人,都在试验、探索、摸着石头过河,细心呵护这块改革的"苗圃"。三年的"改革之花"结苞待放,今天起,我们推出"改革攻坚三年间"系列报道,聚焦各领域的进步与突破。



早晨6点30分,大雨中,一架来自阿姆斯特丹的货机,缓缓降落在东航货运站的停机坪上。 60多吨的服装,被逐包移至机场板车,再被装上集卡。自从有了"先入区、后报关"的政策,一辆辆集卡不用再把货拉到6公里外的机场货栈,准备报关材料;而是直接就可运至离这儿1.5公里的自贸区保税仓库。45分钟后,第一辆集卡到达海关卡口。这里,"智能化卡口"登场,车辆过卡免去了"2上2下4敲章",只需用提货通知书刷一下,系统识别后,道闸自动抬杆,车辆就可进入自贸区,到达保税仓库。



货物流运作的同时,后台的一条信息流也在飞速行进。每批货的承运车号等信息被发送至海关,海关发回卡口核放单回执,货物就能出区了。这都得益于"分批出货 集中申报"的创新机制。


10点过后,第一辆集卡在卡口刷 核放单后,被放行,驶出自贸区。多项制度叠加,实现了高效通关。



从早上6点半飞机降落开始,看看新闻Knews记者全程跟拍了这批货物的进区、整理、申报,总共3小时40分钟,第一批已经顺利送出自贸区运往各个分拨中心,这就是现在的自贸区速度。


放得开的前提是管得住。目前,上海海关一年的报关单已接近2000万份,快速的背后,是一套完善的风险综合防控体系。



三年,海关站在上海自贸区改革最前沿,先后推出31项创新机制。目前自贸区70%以上的报关单可低风险自动验放;境内外维修、保税展示交易等4项功能拓展推动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21项制度在全国海关复制推广,创新示范的苗圃效应达到了预期目的。



上海海关副关长郑巨刚表示,改革航船驶到了深水区,上海海关在自贸区改革方面的考虑就是探索推动建立一个全新的海关综合监管模式,基本内容就是"三自一重":自主申报、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结合,基本目的是要实现前所未有的便利化和有效管控。


(编辑:施荔)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